[实用新型]圆片式纳秒级冲击分流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6817.0 | 申请日: | 200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51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喻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5/14 | 分类号: | G01R15/14;G01R1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片式纳秒级 冲击 分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毫微秒响应时间的冲击大电流检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脉冲功率研究或高电压冲击大电流的试验研究中,由于冲击电流波形为单一脉冲形式,上升沿变化时间极短,属毫微秒量级,这就要求冲击分流器响应时间更小;且待测量的冲击电流数值大,通常为kA级。为了快速准确响应陡脉冲电流波形,要求电流传感器通流容量大和尽可能小的剩余电感值,使冲击电流流过传感器时,传感器两端电压随电流值的变化呈线性变化关系。现有多种冲击大电流检测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均属于微秒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片式纳秒级冲击分流器,满足测量快速变化的冲击大电流,保证了该分流器在冲击电流作用下的电阻值与稳态下的一致性,并满足电磁兼容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圆片式纳秒级冲击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阻盘片和四个电极,电阻盘片是高电导率的石墨圆片,石墨圆片与绝缘层叠合,石墨圆片中心为电流进入电极,石墨圆片周边为电流输出电极,在石墨圆片中心处和石墨圆片周边的分别设置一个电压引出极。
如上所述的圆片式纳秒级冲击分流器,其特征在于:电流进入电极,电流输出电极和两个电压引出极与石墨圆片的连接处均为环形。
如上所述的圆片式纳秒级冲击分流器,其特征在于:石墨圆片周边处的电流输出电极成碗形,两电压引出极通过在绝缘层中、石墨圆片中心处和石墨圆片周边处的导通环,接到绝缘层另一侧的电压电极板和电压电极碗;所述电流进入电极、碗形电流输出电极和电压电极板、电压电极碗构成四端头引出装置。
如上所述的圆片式纳秒级冲击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板和电极碗平行设置。保持波阻抗不变,减小波的折反射带来的测量误差。
如上所述的圆片式纳秒级冲击分流器,其特征在于:石墨圆片的厚度为0.2mm,允许通过的电流幅值不小于10kA。
本实用新型两电压测量极采用环状电极与石墨圆片相连结,保证电压测量点上电位的同一性,并采用等距离输出结构,使测量传输通道波阻抗不变,输出电压波形不畸变。
该分流器包含电阻盘片的设计和四端头引出装置,其特殊之处当冲击大电流进入分流器时,电流在盘片上的分布是均匀的,保证了该分流器在冲击电流作用下的电阻值与稳态下的一致性,并满足电磁兼容的要求。
采用石墨圆片作为纯电阻(R)型电流检测组件,大大降低了剩余电感(L)上压降的影响,使得冲击响应时间τ=L/R小于纳秒级。
电压测量信号的引出在结构上较好的解决了波阻抗变化带来的影响。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当冲击大电流经电流端子进入分流器时,电流在石墨电阻圆片上沿径向均匀流过,在电压检测的两端形成电阻压降,并通过电压信号的检测,由欧姆定律确定待测量的冲击电流瞬时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片式冲击分流器结构示意图。其中,1石墨圆片,2电流进入电极,3电流输出电极,4环氧玻璃布板,5电压引出电极,6电压引出电极,7电压电极板,8电压电极碗,9高频同轴插座,10导通环。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击电流沿圆片径向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
圆片式纳秒级冲击分流器,它包括电阻盘片1和四个电极(电流进入电极2,电流输出电极3,电压引出电极5,电压引出电极6),电阻盘片是高电导率的石墨圆片,石墨圆片与绝缘层(环氧玻璃布板4)叠合,石墨圆片中心为电流进入电极2,石墨圆片周边为电流输出电极3,在石墨圆片中心处设置电压引出极6,在石墨圆片周边处设置电压引出极5。
圆片式冲击分流器由电阻材料、绝缘层和电极三层材料叠装组成。电阻材料石墨圆片1的忖底材料采用厚1mm的环氧玻璃布板4起机械加强与固定作用。电压引出电极5为环状电极,厚度5mm,环半径40mm;电压引出电极6为环状电极,厚度5mm,环半径15mm。电压电极板8在电气上与电极6相连(通过环氧玻璃布板4中的导通环10),电压电极碗7在电气上与电极5相连(通过环氧玻璃布板4中的导通环10),将待测量电压连接到高频同轴插座9,完成冲击电流转换为冲击电压的测量。为了保证在高频下输出电压的响应特性,电压电极板8和电压电极碗7平行设置,保持波阻抗不变,减小波的折反射带来的测量误差。图1中的导通环10可以是连续、闭合的环,也可以是断续的环。
由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击电流检测元件采用石墨圆片1,片直径为100mm,厚度0.2mm。当冲击电流从电流进入电极2进入圆片时,沿径向流向电流输出电极3。由于石墨圆片在结构上对称,且厚度小,电流在石墨圆片上呈径向均匀分布,使电流检测元件为纯电阻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68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