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生物样本自动化分离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86656.5 | 申请日: | 200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3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姜世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世民 |
主分类号: | C12M1/28 | 分类号: | C12M1/28;C12M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518036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生物 样本 自动化 分离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样本进行采集、保存、传送并对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生物样本自动化分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临床和医学研究试验中,往往需要对病人的粪便、尿液、分泌物及咽喉、耳部、肛门、阴道拭子,痰液等样本进行分析和检测。现在一般的分析检测方法是将样本通过人工划线接种到培养皿上,然后通过培养基和专用仪器设备进行分析。这一操作存在相当大的弊端。由于手工操作往往容易忽略样本的前处理,且操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与样本接触,容易造成传染,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另外,在人工操作过程中,由于上述样本还会发出难闻气味,因此它会影响分析和实验员的操作,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申请人与2005年6月16日申请了专利号为200520096773.0、发明名称为生物样本自动化分离培养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由两个通过导管相互联通的培养室组成,其中一个培养室内插有采集管;另一个培养室内装有两面分别附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板,培养室内还装有划线接种器,划线接种器末端连接有接种环,接种环靠近培养板。自动分析时通过机械手从采集管的顶部往下压,使采集管底部被刺破后其中的样本液体顺利地流入另一个培养室的底部进行培养和分析。这种结构的分离培养装置存在的缺点是压破采集管需要很大的力,往往导致驱动机械手的电机烧坏;另外一个缺点是采集管压到培养室的底部后容易堵住连通另一个培养室的导管,使样本液体不能顺利地流入另一个培养室的底部进行培养和分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产品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生物样本自动化分离培养装置,以弥补现有产品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收集管和培养室,其特征是:收集管和培养室通过倾斜的导管连接。所述的培养室内装有两面分别附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板,培养室内还装有划线接种器,划线接种器末端连接有接种环,接种环靠近培养板。所述的培养室还包括一个阀,阀与培养室的顶部啮合;所述的接种器包括两个成分叉状的臂,两个臂穿过阀,上端通过横梁将两臂连接,两个臂的末端分别连接有接种环,横梁的中部连接有控制杆;所述的阀为一个圆柱型封盖,圆柱型封盖的底边缘与培养室上端连接,圆柱型封盖的底部中间连接有一个长方形的培养板,此培养板插入培养室的底端;所述的收集管设有管盖,管盖上设有加样孔。
与传统方法和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实验员不与样本接触,避免了被样本传染的危险,保证了实验员的身体健康。
2)节约了繁杂的手工程序,使分离培养时间更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收集管1和培养室2,收集管1和培养室2通过倾斜的导管3连接。所述的培养室2内装有两面分别附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板5,培养室2内还装有划线接种器,划线接种器末端连接有接种环4,接种环4靠近培养板5。所述的收集管1设有管盖6,管盖6上设有加样孔7。所述的培养室2还包括一个阀9,阀9与培养室2的顶部啮合;所述的接种器包括两个成分叉状的臂10和11,两个臂10和11穿过阀9,上端通过横梁12将两臂连接,两个臂的末端分别连接有接种环4,横梁12的中部连接有控制杆8;所述的阀9为一个圆柱型封盖,圆柱型封盖的底边缘与培养室上端连接,圆柱型封盖的底部中间连接有一个长方形的培养板5,此培养板5插入培养室2的底部。
将前处理好的生物样本液加入到收集管1内,生物样本液将通过倾斜的导管3流入到培养室2底部的样本池内,与位于培养室2底部的接种环4接触。亦即接种环4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了样本。然后专用仪器的机械手将会钳夹控制杆8,让接种环携带其上的样本,通过规律的上下左右移动,将样本划线接种到培养板5上。然后,将专用仪器内的温度保持在35-37度,此温度适宜细菌的生长,在这种环境下一直保持到细菌在培养板5上生长。移动接种环,使沾有培养液(样本)的接种环按照一定方向接种到培养板5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类别的样本,依照样本中的细菌浓度的大小,会有不同的划线方式。临床上生物样本的种类很多,培养板5上可根据需要灌装各种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世民,未经姜世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66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心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约型循环还原生物菌系统的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