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针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6325.1 | 申请日: | 200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86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平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秀英 |
地址: | 44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针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针刀。
背景技术
小针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外科器械,传统地小针刀,由针刀柄、针刀体、针刀刃组成,针刀柄呈葫芦状,针刀尖端的平口刃可对组织粘连进行松解剥离,相关被卡压的血管神经束被松解,软组织与骨组织的平衡失调得以恢复,疼痛也随之解除。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病人在进行小针刀治疗1-3个月后复发的比例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小针刀在治疗过程中,会对治疗局部造成新的创口,组织会出现渗血,从而产生新的组织粘连,这也是被治疗部位疼痛反复的原因。通常为了消除和减轻上述问题,还需对患者的患处进行银质针的温针灸治疗,这样就延长了治疗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病人治疗的费用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针刀,在保留小针刀原有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将针刀和银制针的治疗功能合二为一,有效解决小针刀在治疗过程中,切割组织后出现的渗血所造成的新的组织粘连问题,消除和减轻术后不良反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小针刀,由针刀柄、针刀体、针刀刃依次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柄的尾端是圆柱形或棱形针刀尾。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针刀柄为马蹄形。
有益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小针刀,针刀柄前端所设的柱形针刀尾,可使小针刀在患者体外留针时,在针刀尾安装艾炷加温,这样能够通过热传导,使针刀切割组织后的渗血量减少、消除病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并且消除和减轻骨骼附着处的肌痉挛,使组织粘连得到更有效的松解、软化,同时能够温经活络,促进创伤部位的组织修复,不仅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将针刀和银制针的治疗功能合二为一,还能够减少病人治疗的费用负担;而针刀柄马蹄形的设计,使针刀柄的面积减小60%,有效减轻了针刀尾的重量,避免因针刀尾重量过大造成的针身倾倒问题,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小针刀,由针刀柄1、针刀体2、针刀刃3依次连接构成,针刀柄1的尾端是圆柱形或棱形针刀尾4,能够安装艾炷加温,针刀柄1为马蹄形,能够减轻了针刀尾4的重量,避免因针刀尾4重量过大所造成的针身倾倒。图1中所示小针刀的针刀尾4为圆柱形,但针刀尾4的形状也可为棱形以及其它能够与艾炷的插入所相配的形状。
使用时,只需按照小针刀的原操作步骤操作,在对病人组织病变进行处理后,不立刻拔出,将所述小针刀滞留于治疗组织部位,同时将艾炷插于针刀尾上并点燃,待艾炷燃尽,触摸针刀无余温后,将针刀取出。在艾炷燃烧时应注意在针刀四周的皮肤上铺上棉条,以避免艾炷燃烧时的热辐射灼伤皮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平,未经李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63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