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草制气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85142.8 | 申请日: | 2007-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6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 发明(设计)人: | 胡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振明 |
| 主分类号: | F24C11/00 | 分类号: | F24C11/00;F24B1/14;C10B53/02;F24B13/04;F24C3/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健 |
| 地址: | 430071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草 制气炉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炉或灶,也涉及固态原材料的干馏,特别是一种柴草制气炉。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烧柴草的炉灶多采用直接燃烧的方式,也就是将炉灶中的柴草点火后燃烧,其烟尘大,火力弱,柴草用量大,燃烧效率低。中国专利公告号:CN2867138Y,公告日:2007年2月7日,实用新型名称为《柴草气化炉》,提出了一种由进料口、隔热层、贮料罐、风机、风头、出灰口、连接管、排气管、贮气筒、三通管、排水弯管、气体开关和专用炉具构成的柴草气化炉。贮料罐的内层设有隔热层,下方设有风机和出灰口,风机上方设有风头,贮料罐的上方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与贮气筒相连接,贮气筒上的排气管经气体开关与专用炉具连通。可以使柴草高温热解气化产生可燃性气体,在专用炉具内燃烧。其结构简单,燃烧无烟气,热效率提高,柴草用量较少。但因受自身技术特点的限制,以上气化炉主要存在如下的缺陷:1,贮料罐内底部的热量损失较大,气化效率低,残渣多。2,柴草燃料的密实度低,高温热解效果较差,产气量小且产气不连续,时常要开盖加料,十分不方便。3,可燃气体的燃烧需要专用炉具,炉具的通用性差,且燃气与空气的混合调节不方便。4,贮气筒结构设计不合理,增加了燃气流动的阻力,造成燃气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柴草制气炉,炉体内的炉芯经管道与风机连通,炉体的顶部设有炉盖、炉体上部经连接管与灶具连通,炉芯设置在炉体的内底部,在连接管上并联有通向水收集器的支管,有一侧风管一端与连接管连通,另一端并联在风管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炉体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隔热内胆。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管与炉体纵轴线的夹角a为75-85°。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连接管上设置有供气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管连通的灶具为液化气灶具。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炉体顶部开口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水槽,炉盖上设置可嵌入环形水槽内的止口。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炉盖上设置有通向炉体内部的压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侧风管上设置有送风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简化的结构设计,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取消了贮气筒,直接采用水收集器收集冷凝水,减少了可燃气体流动的阻力和损耗;取消了灰渣室和出渣口,提高了炉体底部绝热保温效果,使燃料的干馏气化过程更完全,残渣量大大减少,燃料消耗少,炉体内胆的制作也更方便。而且炉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由不同材料制造,甚至可将炉胆直接打造在灶台中,节约资源。
2.炉盖与炉体间采用环形水槽的水密封方式,减少燃气的泄漏。压料机构的设置,可改善炉体内燃料的干馏气化环境,提高气化效率,可适应各种柴草、木屑等可燃性固体原料,环保节能效果显著。
3.产出的可燃气纯度高,且采用侧风管给灶头供氧,使燃气充分燃烧。普通的液化气灶具可直接连接使用,无需使用专用灶具。
4.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技术改进,使得柴草制气炉的气化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加入的燃料经过反复高温干馏,基本上完全分解气化,几乎无残留,节约能源。消耗一公斤的燃料可连续稳定的产气一小时,解决了开盖加料造成烟气泄漏的问题,而且出气稳定,火力猛,无烟无尘,效果可与液化气娉美。操作简便,热效率高,适于广大农村及中小城镇家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体1,隔热内胆2,炉芯3,炉盖4,压料机构5,侧风管6,连接管7,排气管8,水收集器9,灶具10,送风阀11,供气阀12,排气阀13,风机14,风管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一种柴草制气炉,炉体1内的炉芯3经管道与风机14连通,炉体1的顶部设有炉盖4、炉体1上部经连接管7与灶具10连通,炉芯3设置在炉体1的内底部,在连接管7上并联有通向水收集器9的支管,有一侧风管6一端与连接管7连通,另一端并联在风管1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振明,未经胡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51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频加热设备
- 下一篇:用于检测轨头中的损伤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