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织物微气候仪的湿度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4313.5 | 申请日: | 200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49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徐卫林;叶锋;李文斌;李卫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62 | 分类号: | G01N25/62;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73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织物 微气候 湿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织物微气候仪的湿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织物微气候仪是服装和纺织品热舒适性研究的重要实验设备之一。国内、外学者对织物微气候仪的研究很多,在检测模拟皮肤与试样(织物)间的微气候变化时,通常采用高分子膜电容式湿敏元件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但是,无论高档次或低档次的电容式湿敏元件,长期稳定性都不理想。湿敏元件的电容容值漂移往往引起相对湿度数据的很大误差,甚至失效和损坏。市场上出售的有些电容式湿敏元件产品的线性度、一致性和重复性都达不到实验要求。由此看来相对湿度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准确获得织物热湿综合传递数据的关键。根据热工学原理可知,如果测量得到了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空气的相对湿度也就间接测量得到了。本实用新型采用稳定性好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就可以获得稳定性好的空气相对湿度数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湿度测量的长期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织物微气候仪的湿度测量装置,用该装置测得织物微气候仪中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后,就可以准确知道微气候仪里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致性和重复性高,可以对相对湿度进行稳定和可靠的测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织物微气候仪的湿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微气候空间7中放置干球温度传感器1和湿球温度传感器2,在湿球温度传感器2上裹有空心棉纱条3,棉纱条向下垂进入供水胶管4的里面,供水胶管的另一端与储水盒5相连,储水盒中盛有的水,湿球温度传感器与空心棉纱条之间用导热性能好的电绝缘材料隔离,两个温度传感器接温度转换电路,温度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的运算程序按下列公式得出微气候空间7中的相对湿度:
式中pv=f(t,ts)=pbs-A(t-ts)
pv——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Pa;
t——空气干球温度,℃;
ts——空气的湿球温度,℃;
pbs——对应于ts下的饱和空气水蒸气分压力,Pa,在0-50℃范围内根据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值拟合成为一个具体的函数式;
A=(65+6.75/v),其中v为空气流速,m/s,对于织物微气候仪内可取v<0.25m/s;
pb——对应于t下的饱和空气水蒸气分压力,Pa,在0-50℃范围内根据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值拟合成为一个具体的函数式。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部分放置在织物13与模拟人造皮肤8之间的微气候空间7中,由于微气候空间7里的空气是未饱和空气,棉纱条3上的水分将蒸发,水分蒸发所需的能量先是来自湿棉纱条3的温度降低而放出的热量。棉纱条3上水分不断蒸发的结果导致棉纱条3水温继续下降并低于空气温度,使湿球温度传感器2的读数不断降低。当达到热湿平衡时,棉纱条3上水分蒸发的热量就全部来自微气候空间空气7的对流换热,棉纱条3上水分温度不再降低,此时测到的温度就是湿球温度。在达到热平衡时,湿棉纱条3水分蒸发所需的潜热完全来自空气,而这部分潜热又由水蒸气带回到空气中,所以不会使微气候空间7空气的焓发生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织物微气候仪的使用性能具有长期稳定性,在测试织物热湿综合传递数据时一致性和重复性好,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干球温度传感器,2.湿球温度传感器,3.空心棉纱条,4.毛细供水胶管,5.储水盒,6.传感器导线。
图2是图1传感部分在织物微气候仪中的位子示意图。其中,7.微气候空间,8.模拟人造皮肤,9.织物微气候仪内壁,10.电加热器,11.33℃恒温水浴,12.绝热层,13.织物。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转换电路的信号放大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转换电路的单片机部分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片机温度数据采集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学院,未经武汉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43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荧光节能灯管的接桥推动机构
- 下一篇:工业生产过程小样本条件下的故障诊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