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卫作业自动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4310.1 | 申请日: | 200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56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杰 |
主分类号: | G08B7/06 | 分类号: | G08B7/0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翁建华 |
地址: | 530011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卫 作业 自动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环卫作业自动报警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和车辆随之增多,给城市交通道路和环卫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环卫工人作业时间多在夜间和清晨,周围光线较暗,视野不够开阔,加之夜间车辆行驶速度较快,给环卫工人夜间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大多城乡通常为环卫工人配备了一些荧光警示柱供清扫时使用。但现有荧光警示柱存在的通病是因各种原因常会出现亮度不够的问题,特别在能见度较低的环境下,更容易因此发生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更有效保护环卫工人作业时的人身安全的环卫作业自动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报警器柱身上方有可旋转的红光灯、话筒及发声器,下方有走行轮。柱身内有电源电路、声控触发电路IC1、语音电路IC2和音频功率放大电路IC3;电路中三极管VT1集电极接集成块IC12脚,三极管VT2集电极接集成块IC11脚;IC1的14脚接+5V电源,4脚接二极管D1正极;IC2的11脚接+5V电源,14脚接地,3脚、13脚接继电器J的开关K1,9脚接电容C6正极;IC3的16脚接+12V电源,4、,5,9、12,13脚接地,14脚、15脚分别接电容C13正极、负极,3脚、2脚分别接电容C15正极、负极,继电器J的开关K2接报警灯。
本实用新型的环卫作业自动报警器配置了音频感应自动报警系统,能有效起到预防作用和提前告知作用,有效保护了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保证了使用人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工作,且使用方便,携带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环卫作业自动报警器的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环卫作业自动报警器的声光报警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环卫作业自动报警器的柱身1的上方有可旋转的红光灯2、话筒及发声器,下方有走行轮3。自动报警器的电路部分由电源电路、声控触发电路IC1、语音电路IC2、音频功率放大电路IC3组成。12V蓄电池为整个电路系统提供电源,功放电路及报警灯的12V电源由蓄电池直接供给,声控触发电路、语音电路的+5V电源由12V电源经5V三端稳压集成块稳压后获得。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环卫作业自动报警器作业时,可将自动报警器放置在离作业点前方约30米处。电源开关打开后工作指示灯D2发光,报警器D1进入工作状态。当有机动车辆经过时,车辆发出声响,声波传至话筒BM输出音频信号,经C1偶合至VT1基极,使VT1由原来的饱和状态进入放大状态,VT1集电极电位升高,IC12脚由原来的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这时由于IC1的1、2脚同时都为高电平,满足了IC1的工作条件,使得IC14脚输出高电平,经C3和R5组成的延时电路延时后,从IC111脚输出持续20秒钟的高电平,此高电平一路送至VT3基极,使VT3导通饱和,继电器吸合,继电器的开关K1、K2闭合,K1闭合使IC23脚、13脚接通,触发语音电路进入放音状态(如播放:车辆请慢行),从IC29脚输出语音信号,经C9送至功率放大电路IC310脚音频输入端,经IC3作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放音,在继电器开关K2闭合时,+12V电源被接通至报警灯D1使其闪烁报警。在IC111脚输出高电平的同时,此高电平另外一路被送至VT2基极,使VT2导通饱和,VT2集电极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IC11脚由原来的高电平转变为低电压,IC1失去工作条件,封锁了声音通道,使报警器在报警期间不接受外界声响的影响,报警约20秒后停止,这时IC111脚由原来的高电平转变成低电平,受IC111脚电平控制的VT2、VT3截止,使报警灯停止工作,IC11脚又由原来的低电平转变为高电平,报警器恢复至待机状态;如果外界又有声响,报警器就会进入下一次报警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杰,未经冯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4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