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柴草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0918.7 | 申请日: | 200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6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沈世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世泽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C10B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82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柴草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柴草作燃料的气化炉,尤其是其炉芯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柴草气化炉,是采用不完全燃烧方式预处理柴草,使其产生可燃混合气体,再将其导入炉口进行二次燃烧供热,如号为02213624.x、02222750.4、02291929.5的中国专利,大多配置有鼓风机、净化器等结构,有的还需配置预处理燃料的粉碎机、压块机等设备,有的不能添加燃料(加满一炉料燃完后需清除残料重新点火),其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操作不便,净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往往导致二次环境污染,不适于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柴草气化炉,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不需鼓风机强制进风,使用操作方便,热效率高,尤其是适于农村家庭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炉体包括内芯、炉壳,内芯的上端与炉壳上端通过环形端片相连接构成下端开敞的环形空腔,内芯的上部周边的壁设有数个二次进风孔隙,内芯内部的下侧设有柴草支撑架,内芯下端设有进风量调节装置。
其燃烧原理和操作程序如下:首先从内芯上口置入柴草,柴草量不超过设于内芯壁上的二次进风孔隙的设置高度,从内芯上口点燃柴草,同时内芯下端调好初次进风量,柴草从上向下反燃式燃烧,柴草通过干燥、干馏、氧化等过程以不完全燃烧方式生成烟气状态的混合燃气,与外界相通的环形空腔内的空气在内芯内的抽力作用下从二次进风孔隙喷入内芯内部,喷入的空气在每个孔隙处与混合燃气混燃,形成数个强劲有力的火柱,环形分布向内喷入的数个火柱向上升腾从内芯上口喷出,形成无烟火焰。根据需要可从内芯下端调节初次进风量,从而调节火力大小。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主要贡献在于内芯与炉壳之间的环腔结构的设计,以及将进风口从炉口下移至内芯上部区域的设计,内芯上部区域成为燃烧区,小范围的供风口扩大后,变成内芯上部区域的供风区,实现了二次燃烧自动供风功能,内芯下部置放燃料的部分为亚燃烧区,燃烧区的高温增强了亚燃烧区燃料的干馏效果,干馏产生的混合燃气上升至燃烧区,充分燃烧达到无烟燃烧的效果。
其改进是所述二次进风孔隙为3至6圈环形均匀分布的圆孔。通过本发明人多次试验发现,二次进风孔隙设置为3至6圈均布的圆孔最佳,这些圆孔将燃烧区由下至上分为3至6层,每个圆孔即是一个燃烧火头,数个火头形成3至6层燃烧面,这样保证了混合燃气的充分燃烧,基本上达到了无烟燃烧的效果。
一种改进是所述内芯上端设有紧火环片。这种结构可使火力更为集中。
另一种改进是所述内芯下端的环形壁内收成倒圆台结构。这种结构不仅便于柴草支撑架的安装,还增加了环形空腔下侧开口的开敞度,有利于空气的导入。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环形端片成喇叭口形的结构。此结构有利于火力分配,提高热效率。
再一次的改进是所述进风量调节装置为插板式结构。调整插板内侧端头的进风口的大小可调整进风量,从而控制火力;来回用力推拉插板兼具除灰功能。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不需鼓风机强制进风,二次燃烧的进风方式采用自然进风方式,不需电,适应地区广,适于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推广使用,也特别适宜野外考察、旅行时用于烹调或取暖,既环保又安全。
2、燃料来源广泛,秸秆、柴草、枝叶、木屑、粗柴、湿柴、渣草、朽木均可用作燃料,特殊情况下还可烧粉煤。
3、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通过调整内芯下端的进风量调节装置即可随意调整火力大小,其除灰也很方便。
4、其热效率高,与常规烧柴炉省柴70%以上,由于采用反燃式燃烧方式,其燃烧彻底,炉底只留有白色灰烬,无残炭,具有无烟、低排放、卫生、环保的效果。
图例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包括所述炉体1包括内芯2、炉壳3,内芯2的上端与炉壳3上端通过环形端片4相连接构成下端开敞的环形空腔5,内芯2的上部周边的壁设有数个二次进风孔隙6,内芯2内部的下侧设有柴草支撑架7,内芯2下端设有进风量调节装置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世泽,未经沈世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9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