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复合木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0728.5 | 申请日: | 200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5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莱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50 | 分类号: | E04G11/5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卓仲阳;舒启龙 |
地址: | 6102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构件 成型 支撑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施工工具,特别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复合木枋。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施工中浇注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主要采用木模板、钢模板等方法组模后成型,由于木模板方法在用于成型复杂形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目前许多地方仍然采用木模板或竹胶合模板方法,尤其在南方。而组模是需要靠支架支撑和固定的,其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支撑工具——木枋。由于组模采用木模板或竹胶合模板几乎是一次性的,作为支撑的木枋也几乎无法重复利用,管理最好的也仅有40%的回收率,造成木材资源的极大消耗与浪费;同时由于木枋的强度、刚度无法准确测定,为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复合木枋,使其在参与组模支撑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拆卸方便、能周转重复使用从而克服上述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复合木枋,包括由钢框架1和木枋2组合构成,其特征是钢框架采用C型钢框架3,木枋2嵌合在C型钢框架3内,C型钢框架3钢制面上设有连接孔4,用连接件5通过连接孔4将C型钢框3与木枋2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刚性整体。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复合木枋,其特征是在C型钢框架3钢制面上设有距离不等的施工圆孔6,施工圆孔6之间的距离是根据国家建筑构件木模施工操作规范设定开孔位置确定的。这种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复合木枋,其特征还具有其复合木枋的长度、宽度及高度的尺寸是根据国家建筑结构层高标准所规定的规格设定其尺寸的,可以在施工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模成型时配套支撑使用。下面设计的尺寸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种规格复合木枋,便于建筑施工时配合使用,以适合于国家建筑结构层高标准所规定的标准:
层高(m) 复合木枋尺寸(m) 竖墙支撑规格
[内墙][外墙] 圆孔位置(m)
3.3 3.1 3.4 0.7 1.70 2.70
3.6 3.4 2.7 0.7 2.3 3.0
3.0 2.8 3.10 0.7 1.6 2.40
2.9 2.7 3.0 0.7 1.5 2.30
2.8 2.6 2.9 0.7 1.4
通过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做木枋与复合木枋均布荷载试验。结果表明,传统木枋在荷载加载至11KN时,变形增大承载力下降加载停止;而本实用新型复合木枋荷载加载至23KN时,才出现变形增大承载力下降。效果十分明显。在施工现场试用,本钢筋混凝土构件成型支撑用复合木枋呈现如下优点:1、刚度增强,楼板、墙体、大樑钢筋混凝土构件浇注成型好,2、代替大量木材,复合木枋不会象木枋那样容易折断损耗或人为折损3、可多次重复使用,节约了大量施工成本;原木枋施工后回收率仅40%左右,使用本复合木枋回收率高达96%以上;4、使用中未改变原有施工工艺,施工效率高,容易被接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木枋一个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木枋端口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木枋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符号表示:
7——钢管
2——木枋 8——紧固螺栓
3——C型钢框架 9——顶托
4——连接孔 10——U型槽
5——连接件 11——支撑钢管
6——施工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莱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市莱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7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