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錾削枪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80597.0 | 申请日: | 200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91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D9/06 | 分类号: | B25D9/06;B25F5/00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郭纯武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錾削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工具,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铸造加工件进行錾削加工的气动錾削枪。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气动錾削枪,包括连接手柄的作动筒,在作动筒内运动的活塞和与活塞行程气道相连的运动套,以及在在作动筒中气动运行的台阶套和制有一仅有环线四等分通气孔和连通作动筒轴向四等分通气孔的端盖。该气动錾削枪由于运动套和端盖上的气孔数量和孔位数量少,排气孔位置分布不均,气流循环和前后运动不协调,气流不集中,压缩空气推动活塞移动时,空气动力小,产生的冲击力不强。其次是,台阶套在作动筒行程过短,活塞在作动筒轴腔6中运行的路径过长,气流通过内形空间的作用压力和产生的冲击力小,使得在对铸铝,锻铝,普通铝,硬铝铝合金錾削加工中,对其切削加工能力不足,工作效率十分低下。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气孔数少,排气孔位置分布不均,气流循环和前后运动不协调的不足之处和内形结构较复杂,气流循环不一致,产生的冲击力小的缺陷,提供一种冲击力度大,气流循环均匀,錾削功效高的气动錾削枪。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气动錾削枪,由连接手柄的作动筒和在作动筒内运动的活塞,以及在作动筒中气动运行的台阶套和制有循环气流的端盖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作动筒的筒体管壁尾部端面至少有二排环形阵列的母线环布气孔D,该母线环布气孔D沿其母线方向延伸,与其筒体圆周上对应制有的径向盲孔B连通气室轴腔,同时还与作动筒轴腔后端制有的环布斜孔E相通,装配在气室轴腔中的连接台阶套的端盖上制有环线径向等分排列连通气室轴腔的气流循环倾斜孔F。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结构零件减少了运动套的复杂行程,气流阻力进一步降低。气孔数量增多和分布均匀的倾斜循环排气孔产生的锥形旋转气流,使尾端流入的循环空气流加速流动,气流循环一致地形成了一个气流压力成倍增加的高压气流,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冲击力小的缺陷,解决了金属錾削加工中能力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气动錾削枪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端盖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端盖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图4作动筒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B-B向移出视图。
图7是图5的C向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4台阶套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4端盖剖视图。
图10是图9径向斜孔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在图4~图7中,连接作动筒1的非直连手柄5制有连通台阶套3和端盖4的气孔的通气道和开关按钮及进气嘴。在作动筒1内运动的活塞2制有台阶柱形凸台,凸台小于枪管作动筒气室轴腔6的直径。作动筒1气室轴腔6的前、后端制有不同直径的环形槽A。在作动筒1中气动运行的台阶套3连接在作动筒气室轴腔6的尾部端面与制有循环气流的端盖4相连。作动筒1筒面对应中部位置可以设有连通筒体母线环布气孔D的盲孔B。该母线环布气孔D从作动筒1的管壁尾部端面C向圆周环线等份均布环形阵列,优选方式可以是二至三排径向八等分排列。气孔D沿其母线方向延伸,并在对应作动筒1端孔部位还制有连通轴腔6端孔的斜孔E,本实施例优选图7所示的十二等分三排环形阵列孔。气流沿图4箭头向轴腔6汇聚。
在图9~图10中,在连接台阶套3的端盖4右侧台阶的圆周面上,制有图10所示环线径向阵列连通轴腔6的气流循环倾斜孔F,并通过端盖4内孔环形槽G连通轴腔6,协同作动筒1管壁尾部的环线径向气孔D,斜孔E产生汇聚旋动气流。气流通过手柄5通气孔冲击端盖4旋转,产生的旋动气流通过端盖4上均匀分布的十二个小孔进入轴腔6。当旋转到某八个孔位置时,气流通过端盖4的倾斜孔,进入连通内形环槽G,形成锥形旋转气流,产生大于进气流的冲击力,迅速冲击活塞2向左运动,活塞运动到达作动筒轴腔6底端环形槽A处。这时,端盖4在气流作用下旋转到某四个孔位置;强劲的气流通过作动筒1端面上的四个小孔位置,气流到达作动筒1轴腔6环槽底部A端,冲击活塞2,使活塞2向右运动。活塞2运动到盲孔B处时,气流又冲击活塞2向右运动,最后运动到轴腔6后端。这时,端盖4旋转到开始位置,完成一个气流循环运动周期。从而周而复始地循环冲击活塞2左,右运动,产生不断循环的冲击力。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比如,非直连手柄可以是直连的。所有零部件上设有的环形槽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并非是绝对的。这些变更和改变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大小的多节杯子
- 下一篇:一种巷道用急救担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