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铸造升液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80411.1 | 申请日: | 200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3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民;顾平;顾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翁建华 |
地址: | 530004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铸造 升液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低压铸造用的升液管领域。
背景技术
低压铸造是使液体金属在较低压力作用下充填型腔、以形成铸件的一种方法。其工艺过程是在密封的容器中,通入干燥的压缩空气,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液体金属沿升液管上升,通过浇口平稳地进入型腔,并保持坩埚内液面上的气体压力;到铸件完全凝固后,解除液面上的气体压力,使升液管中未凝固的液体金属回流坩埚,再取出铸件。
由于低压铸造中的液体金属充型比较平稳,铸件成形性好,轮廓清晰、表面光洁、组织致密,机械性能高,工艺收得率高,劳动条件好,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因而低压铸造的方式得到广泛使用。但升液管的几何特性对液态金属的流动有很大影响,会直接影响到铸件的冶金质量,如铸件内的气孔、氧化夹杂和夹渣都与升液管的性质密切相关。已有的升液管存在的问题有:
1、在浇注的时候,液体金属经由升液管进入型腔时,容易产生金属喷溅,造成二次氧化夹杂、冷豆等铸造缺陷;
2、当液体金属回流的时候,液体金属流直接冲击坩埚底部,会对坩埚底部的金属形成冲击搅动,使沉淀坩埚底部的夹杂物重新悬浮起来,下次浇注时这些夹杂物随液体金属流进入铸件,造成铸件的夹杂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浇注时液体金属的喷溅和对留在坩埚底部的金属冲击搅动的低压铸造用升液管。
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升液管的进口处有一个与升液管固定连接的阻尼器,阻尼器侧面有在圆周上均布的4~8个小孔。
小孔的面积之和与升液管横截面积之比为1∶5~1∶10。
本实用新型的低压铸造升液管,减少了浇注时的金属喷溅和对坩埚底部剩余金属的冲击搅动,减少了铸件的夹杂缺陷,明显提高了铸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低压铸造升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坩埚中的液态金属经升液管进入型腔时的流动状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升液管1的进口处有一个与升液管用销钉3固定连接的阻尼器2,阻尼器侧面有在圆周上均布的4~8个小孔4。
小孔的面积之和与升液管横截面积之比为1∶5~1∶10。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低压铸造升液管时,工作情况如图2所示:
在熔炉8内放有坩埚7,坩埚7内有熔化好的液态金属6。升液管1是连接坩锅内液态金属和铸型的通道。升液管的作用是将坩埚内的液态金属引入到型腔5中。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坩埚内的液态金属通过阻尼器2的小孔4进入升液管1后沿着升液管1上升并进入型腔5。待型腔内的铸件完全凝固后,解除气体压力,升液管1内尚未凝固的液态金属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小孔4流回坩埚7内,即可打开型腔取出铸件。
由于在升液管的进口端有带孔的阻尼器,浇注时,当液态金属流流经小孔进入升液管时,流线因剧烈的压缩后突然扩张而产生局部摩阻,能有效地抑制浇注过程中的速度振荡;铸件凝固后,升液管内未凝固的液态金属通过小孔从阻尼器的侧面缓慢回流出,不会对坩埚底部的金属液造成冲击,防止了铸件夹杂物的产生。
浇注完毕后,可将阻尼器拆下,对升液管内壁进行清理。
阻尼器可以由耐高温的氧化铝陶瓷、碳化硅或石墨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饮料提取的装置
- 下一篇:带扁尾莫氏圆锥孔直角角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