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0325.0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1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许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雷 |
主分类号: | A61L9/20 | 分类号: | A61L9/20;A61L9/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海燕 |
地址: | 6216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空气净化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气候的影响,现今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且由于大量使用空调,使得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更加污浊,空气流通不畅,大大降低了室内空气的含氧量,对人的健康极为不利。现今市场上所有的空气净化设备价格昂贵,而且没有加热装置,使得冬天除了开空调外,还要开空气净化器,两者相加,耗电非常大,且不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CO2、H2S、SO2等有害气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吸收废气、增加氧气含量及加热空气的空气净化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它由机壳1、及机壳内依次连接的吸气装置2、供氧装置3、初步净化装置4、洗气装置5、光触媒净化装置6,排气室7组成;吸气装置和供氧装置的排气口分别有管线与初步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初步净化装置的排气口有管线与洗气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洗气装置的排气口有管线与光触媒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光触媒净化装置的排气口有管线与排气室的进气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成本低,适用于普通家庭;可有效补充室内空气中的氧含量,使得室内空气更加清新;可有效除去空气中的CO2、H2S、SO2等有害气体;在冬天还可代替空调,使空气净化又能对空气加温,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机壳、2是吸气装置、3是供氧装置、4是初步净化装置、4.1是管线、4.2是开口、4.3是物理过滤室、5是洗气装置、5.1是管线、5.2是开口、6是光触媒净化装置、7是排气室、7.1是正电极板、7.2是负电极板、7.3是电热网、7.4是加湿装置、7.5是负离子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机壳1、及机壳内依次连接的吸气装置2、供氧装置3、初步净化装置4、洗气装置5、光触媒净化装置6,排气室7组成;吸气装置和供氧装置的排气口分别有管线与初步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初步净化装置的排气口有管线与洗气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洗气装置的排气口有管线与光触媒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光触媒净化装置的排气口有管线与排气室的进气口连接;初步净化装置4、洗气装置5、光触媒净化装置6,均为密封容器,管线与初步净化装置4、洗气装置5、光触媒净化装置6、排气室7的连接处均安装有密封圈8;吸气装置2由2-10个并排的小型超静音的气泵或抽气机组成;初步净化装置4内有液态净化介质,该介质最好选用Ca(OH)2液体,液体的液面不低于初步净化装置容器的2/3处,与吸气装置2连接的管线4.1为L型,管线的横端位于液态净化介质的液面下,靠近容器底部,且在横端上有开口4.2,在排气管内设有物理过滤室4.3,该过滤室内最好选用活性炭或炭纤维作为物理过滤介质;洗气装置5内有液态洗气介质,该介质最好选用纯净水,液体的液面不低于初步净化装置容器的2/3处,与初步净化装置4连接的管线5.1为L型,管线的横端位于液态洗气介质的液面下,靠近容器底部,且在横端上有开口5.2;初步净化装置4与洗气装置5均为可拆卸式;光触媒净化装置6中安装有紫外线灯具6.1;在排气室7通道内的上、下方分别安装有正电极板7.1、负电极板7.2,在排气口上安装有电热网7.3电热网由开关单独控制;供氧装置2由可在市场上购买的电解水装置或室外富集气装置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室内空气经吸气装置的作用,通过管线进入到初步净化装置中,由于进气管的开口在Ca(OH)2液体的液面下,因此空气中的CO2、H2S、SO2等有害气体与Ca(OH)2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去除掉;经初步净化的空气与供氧装置提供的氧气混合后,经管线进入到洗气装置中,经纯净水的洗涤,进一步除去空气中的灰尘;经洗涤后的空气进入光触媒净化装置中,经紫外光作用,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经杀菌后的空气进入排气室中,在排气室内正负电极的作用下,吸收空气中的带电离子及中和供氧装置中的带电氧气,最后根据室温的情况,决定是否开启电热网对空气加热后再排放到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雷,未经许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