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滚筒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80269.0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08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宁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3/10 | 分类号: | B41F13/10;B41F1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彦峰;徐宏 |
地址: | 6100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张 印刷机 印刷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机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胶版、凹版、凸版轮转单张纸印刷机上的各种印版滚筒、胶皮滚筒、压印滚筒、色墨滚筒等。
背景技术
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滚筒一般都设置有固定用开档(或间隙)结构,用于固定、调整、拉紧(胶、凹)各种印版、橡皮布、压印布、叼牙垫等附件。在印刷过程中,各滚筒之间存在较大压力。据记载,普通纸要求橡皮滚筒与印版滚筒的压力平均值为12kgf/cm2;而凹版印刷压力平均值可达到80~100kgf/cm2左右。在机器运转滚筒滚压过程中,相对应的两个滚筒周而复始地由工作面转到开档(间隙),再由开档转至工作面,由于印刷过程中工作压力很大,对于凹印工作压力更大,工作面相对时,存在一定挤压力,滚筒向外推挤,而当转到开档处时,这种负载突然消失;而当由开档转换到工作面时发生相反的情况。由于负载突变不断产生冲击、振动,愈来愈烈。
一方面冲击、振动对滚筒支承、轴承套和墙板造成磨损,使其配合间隙变大,滚筒中心产生退让移动,发生离让现象,离让值的大小综合反映了轴套的配合间隙和设备的制造精度;对于传水和传墨系统,靠水、墨辊要与版辊频繁接触,在高速回转的冲击情况下,水、墨辊与印版工作面造成瞬间脱离现象,使得水、墨辊在弹簧力反作用下发生跳动,造成砸版现象,使图纹脱落和掉墨、飞墨问题。
另一方面影响了产品质量:对于胶印机,当离让值增大到0.08mm左右,这在滚筒开档处会加大冲击力,更易出项“墨杠”“重影”等质量问题。而对于只有一个工作面的滚筒胶印机而言,由于是三个滚筒同时滚压完成印刷,当一对滚筒出入开档时,另一对滚筒是工作面相对滚压实现图象转移的过程,上述冲击、振动造成接触面瞬间压力变化和相对滑移,导致网点变形,清晰度下降、墨色改变以及横杠。
在各种专利、非专利文献中情况如下:
1、欧美国家为了防止滚筒开档与工作面转换时产生的冲击和其他振动产生的“墨杠”、砸版、飞墨等问题,单张纸胶版印刷机多采用走肩铁的方法加以补救,滚筒肩铁直径与滚筒齿轮节圆相等,印版滚筒肩铁与橡皮滚筒肩铁接触靠在一起,肩铁在接触中带有一定压力并且大于滚筒印刷压力(据德国海德堡厂介绍滚筒每边肩铁压力在1000kgf左右)。
走肩铁的胶印机有以下缺点:
(1)肩铁长期在压力下滚动,肩铁容易磨损,因此肩铁需要好材料和好的热处理;
(2)印刷时肩铁要经常保持清洁,否则会加剧肩铁的磨损;
(3)印刷时由于各种原因要调节第二色印迹长度(应与第一色印迹长度相等)时,走肩铁的机器调整费时。
2、在我国制造的胶版印刷机都是采用肩铁不接触的结构(包括印钞行业所有胶、凹印钞机以及进口的超级接线凹印机、小森机、三菱机),具有广泛适应性,优点在于:中心距在规定的范围内可调整间隙和压力大小,操作方便。但这种肩铁不接触的结构,就存在上述的冲击、振动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印刷滚筒易产生冲击、振动而造成设备磨损和故障,易影响产品质量或调整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可有效避免印刷滚筒在开档处冲击、振动的问题,不影响现有印刷滚筒附件结构与尺寸,适用面广的单张印刷机的印刷滚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滚筒,包括由传动机构连接可同步转动的印刷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印刷压印滚筒的筒身上设置用于固定叼牙、叼牙垫和拉紧压印布装置的第一开档,印版滚筒的筒身上设置用于安装拉版装置的第二开档,所述印刷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两端分别增加30mm~50mm宽的印刷面,在印刷压印滚筒的该印刷面上与第一开档错开角度设置有第三开档;在印版滚筒两端增加的印刷面上与第二开档错开角度设置有第四开档。上述错开的角度是指在滚筒圆周上错开角度。
所述第一开档和第三开档错开的角度,与第二开档和第四开档错开的角度一致。
第一开档和第三开档错开的角度为60°~180°;第二开档和第四开档错开的角度为60°~180°,当滚筒为一个工作面或两个以上工作面时,应错开适宜角度。
所述印刷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两端分别增加的印刷面直径等于各自筒身的直径,印刷压印滚筒两端增加印刷面的包衬厚度略大于滚筒中间部位包衬厚度(与纸张厚度有关),印版滚筒两端分别增加的印刷面上的包衬厚度与中间工作面包衬厚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燥装置
- 下一篇:用于抑郁症或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的预防或治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