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自动控制垃圾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0018.2 | 申请日: | 200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8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魏许强;杨启明;卢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08 | 分类号: | B65F1/08;B65F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自动控制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用生活垃圾收集装置,是一种太阳能自动控制的垃圾桶,适合于城市居民小区以及机关、学校等公共场所使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利用太阳能工作的垃圾桶,都是使用电机作为动力源开启桶盖,而电机很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下受潮损坏,而且由于现有的自动控制垃圾桶采用固定式内桶,取出垃圾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环保节能,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采用电磁铁提供动力,具有检测垃圾容量、自动控制等多种实用功能,特提供一种太阳能自动控制垃圾桶。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自动控制垃圾桶,主要是由上桶体、下桶体和内桶组成,其结构特征是,在上桶体顶部安装有透明防护板,其下面是太阳能光伏阵列,光伏阵列下方安装有控制电路单元、蓄电池和遥控接收器,这些元器件由上桶体后方的入口置入相应位置,并用后封盖加以封合;人体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上桶体的上部,低压直流电磁铁、传动机构和桶盖为整体式结构,上桶体安装有用于提示作用的声、光提示面板,上桶体与下桶体采用螺钉联接;下桶体的正面或侧面安装有桶门,桶门与安装在下桶体相邻内侧的电动锁相扣合,该锁为电动/手动两用电动锁,下桶体底部沿内桶进出方向安装有限位挡板或导轨,下桶体内壁上安装有物体检测传感器;内桶为筐状结构,下部装有滚轮,上部铰接安装有垃圾袋压圈,压圈的截面为L形且位于内桶桶口内、上侧。
桶盖为扇形形状,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0~40度的夹角,电磁铁通过传动机构与桶盖相联结,两叶桶盖由A、B两叶组成,并用复位弹簧相联接;桶盖下方安装有固定于上桶体的支体,支体为具有小滚轮的支台,或者小滚轮安装于桶盖末端而支体为一弧形或类弧形滑道,传动机构为杠杆、连杆或圆盘/齿轮组成。
控制电路单元包括充放电控制电路、工作负载控制电路及手动开关组;太阳能光伏阵列由3~18个太阳能光伏组件经串、并联组合而成,并通过充放电控制电路与蓄电池和负载电路相联接;电动锁与遥控接收器相联接;物体检测传感器与人体检测传感器串联控制桶盖的开启开关;工作电路与声光提示面板相联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作出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正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滚轮;2下桶体3内桶4物体检测传感器;5后封盖;6遥控接收器;7蓄电池;8控制电路单元;9透明防护板;10太阳能光伏阵列;11电磁铁;12传动机构;13声光提示面板;14人体检测传感器;15上桶体;16桶盖;17支体;18垃圾袋压圈;19电动锁;20桶门21挡板或导轨;2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自动控制垃圾桶包括下桶体2,上桶体15和内桶3三大部分。下桶体2的正面或侧面安装有桶门20,桶门20与安装在下桶体2相邻内侧的电动锁19相扣合,该电动锁为电动/手动两用锁,当电动锁19的电动部分失效时可通过手动方式打开桶门20;下桶体2的底部沿内桶3的进出方向安装有两个限位挡板或导轨21,对内桶3起导向作用;下桶体2的内壁上在内桶3桶口以上位置安装有物体检测传感器4;上桶体15顶部安装有一透明防护板9,其下为太阳能光伏阵列10,光伏阵列10下方安装有控制电路单元8、蓄电池7、遥控接收器6,这些器件由上桶体15后方的入口被放入相应位置,并由后封盖5加以封合;人体检测传感器14和声光提示面板13安装于上桶体的上部;电磁铁11、传动机构12和桶盖16被加工成整体式结构进行安装;上桶体15与下桶体2采用螺钉联接;上桶体设置有支体17,用于支承桶盖16,支体17为具有小滚轮的支台,或者小滚轮安装于桶盖16末端而支体为一弧形或类弧形滑道。
如附图2所示,桶盖16基本形状为扇形,由A、B两叶组成,电磁铁11经传动机构12使桶盖16向两边旋转打开,电磁铁11断电后由复位弹簧22回复至关闭状态;传动机构12为杠杆、连杆以及圆盘/齿轮等组成;桶盖16安装时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0~40度之间的某个角度。
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内桶3为筐状结构,下部装有滚轮1,上部铰接安装有垃圾袋压圈18,压圈18的截面为L形且位于内桶3桶口内、上侧以实现压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0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茶皂素的柑桔防腐保鲜剂
- 下一篇:自动翻转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