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下水管防堵塞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9218.6 | 申请日: | 200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82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宇中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5/00 | 分类号: | F16L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水管 堵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下水管防堵塞结构,尤其是由圆锥形管道和集中清塞结构的建筑物下水管防堵塞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楼房的下水管,不论是铁管、PVC管、水泥管或者其它材料的下水管,均存在堵塞现象。
中国专利CN1052524号所公开的“室内排水新型铸铁管道系统”专利(申请号:89109153.X),是由带检查孔的V型存水弯代替了现有的P型存水弯,存水弯、三通、四通都增设了清扫口,打开清扫口就可以排除堵塞物。管道布局由细到粗,而且减少了下水立管,只需一趟立管就可以代替原设计中两趟或四趟立管。总之,本发明不但解决了多年来一直解决不了的下水道堵塞问题,而且由于布局合理,减少了材料,所以安装管道的费用可以大大减少。该项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清扫口,使得结构复杂,清污效率不高,容易渗漏水。
中国专利CN1554838号所公开的“直排式节水防臭下水管道及配套之排水器具和应用”专利(申请号:200310121892.2),是利用液体流过薄膜管道后薄膜管道受液体表面张力作用而自动闭合的原理,将薄膜管道内衬于下水管道中来防止异味回升,大小便只靠其自身重力自动滑落于下水道中,之后薄膜管道自动闭合,且只使用洗手水0.1-0.5升即可完成便池的清洁,完全杜绝管道的堵塞,彻底改变使用自来水冲便的历史,尤其应用于火车上,可完全利用火车上的洗漱用水来冲便。由于冲便用水量的大大减少,从而可以使粪便有效集中而制成沼气,并入天然气管道,彻底改变使用化粪池的历史。该项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该专利无法解决其它生活排水而造成的堵塞问题,如厨房、洗衣机、洗澡的排水,其独立使用会造成增加建筑物下水管数量,增加建造和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建筑物下水管防堵塞结构,具有圆锥形管道和集中清塞结构,能有效防止堵塞。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下水管防堵塞结构具有圆锥形管道和集中清塞结构部分:圆锥形管道由上到下具有由细到粗的布置,不会在下水管内造成堵塞;集中清塞结构包括下水管出水口、小水池、滤网、排水口、盖板,堵塞物从下水管出水口出来后,进入小水池,被滤网阻挡,水从排水口排出,而堵塞物可从盖板口被清除出,其中,下水管出水口位于小水池上部,排水口位于小水池下部,盖板位于小水池上方,滤网位于排水口处。滤网的材料是塑料、木料或钢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下水管防堵塞结构具有积极的效果:圆锥形管道使得整个下水管布局由细到粗,不会在下水管内造成堵塞;集中清塞结构使得堵塞物能够集中清理,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看附图:
附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盖板(1),下水管出水口(2),小水池(3),滤网(4),排水口(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下水管防堵塞结构具有圆锥形管道和集中清塞结构部分:圆锥形管道由上到下具有由细到粗的布置,不会在下水管内造成堵塞;集中清塞结构包括下水管出水口2、小水池3、滤网4、排水口5、盖板1,堵塞物从下水管出水口2出来后,进入小水池3,被滤网4阻挡,水从排水口5排出,而堵塞物可从盖板1口被清除出,其中,下水管出水口2位于小水池3上部,排水口5位于小水池3下部,盖板1位于小水池3上方,滤网4位于排水口5处。滤网4的材料是塑料、木料或钢铁。
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涉及上面所述的所有变化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宇中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市宇中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9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