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管板式预应力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8809.1 | 申请日: | 200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6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慧;胡光忠;曾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43000四川省自贡市汇***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板式 预应力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动介质传热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管壳程温差较大的固定管板式预应力换热器。
背景技术: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列管式换热器。由于制造环境温度和工作温度不同,筒体、管板及换热管在温差下会产生热膨胀变形差。因管板与筒体和换热管连成一体,为协调两者的变形差,则膨胀量大的材料产生压缩变形,以缩短其自由膨胀的尺寸;膨胀量小的材料产生拉伸变形,以延长其自由膨胀尺寸,从而使筒体及换热管间出现温差应力。
为解决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温差应力,传统的常用方法是在筒体上增加弹性膨胀节或采用浮头式、填料函式及U型管式换热器结构,这些结构的改进在消除温差应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结构复杂,导致可能发生泄露、结构不紧凑等缺点,从而降低了换热器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缓解工作时的温差应力,同时避免停车时出现危险受力状态,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固定管板式预应力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固定管板式预应力换热器,包括筒体,带分别位于筒体两端与筒体连接的管板及换热管的管束组件,分别与两管板连接的带接管的管箱,其特征是筒体上有环焊缝,两管板处分别有与之连接的加载环,加载环上有支承鞍座,工作时,支承鞍座安装固定于基础上。
上述的加载环与管板通过螺栓连接,折装方便。
上述的加载环上有与之成一体的加强筒节,增加刚度。
在换热器筒体上有一条环焊缝,通过加载环给管束组件整体施加轴向预应力,在换热器筒体内引入与温差应力相反的内应力,使换热器在工作状态时温差应力部分抵消或完全抵消,从而改善换热器在工作状态的应力状况,以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系统地考虑了温差、压差以及各种约束条件,而且是直接控制预应力大小,方便制造,易于控制。可以在保持加载状态下对环焊缝进行局部热处理,降低环焊缝残余应力。
2)有效缓解工作时的温差应力。
3)由于支承鞍座连接在加载环上,加载环固定在管板上,避免了换热器在停车时因换热管收缩、筒体受压而导致筒体失稳,以及在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区受相反的拉应力,出现新的更危险受力状态,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固定管板式预应力换热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由管板1,折流板2,换热管3,拉杆、定距管4组成的管束组件5位于筒体6中且其两管板分别位于筒体两端与筒体连接。带接管的两管箱7分别与两管板螺栓连接。在筒体上有环焊缝8。两加载环9分别通过螺栓10与两管板连接。两支承鞍座11、两加强筒节12分别与两加载环焊接为一体。工作时,支承鞍座安装在基础上。
制造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管板与加载环(加载环与加强筒节焊接)用螺栓固定连接,随后将管束组件5组焊,在换热器筒体上预留一条环焊缝8,筒体两端与管板1焊接。然后固定一端加载环10,逐渐拉伸(或压缩)另一端加载环10,当拉伸力(或压缩力)达到预定值时,焊接预留环焊缝8,焊完后,保持外加载荷大小不变,对焊后的环焊缝8进行局部热处理,撤消外力,此时筒体受压。在换热器安装过程中,用上述加预应力方法使筒体保持无应力状态,固定支承鞍座。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在停车状态下,换热管处于拉伸状态,筒体处于正常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换热管膨胀而缓解拉力,甚至可能消除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88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入侵探测器工作状态的外壳监测窗
- 下一篇:设计有推拉式装饰板的开关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