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扶拖拉机转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8703.1 | 申请日: | 200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0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解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解立胜 |
主分类号: | B62D11/12 | 分类号: | B62D1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强 |
地址: | 6180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扶拖拉机 转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转向装置,主要涉及一种手扶拖拉机转向装置。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手扶拖拉机的转向装置由于其本身设计上的缺陷,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传动副机械动作失灵,即两齿轮棘爪啮合到位差(俗称打滑),齿轮孔与轴、包括压缩弹簧会发生硬性磨损,从而破坏齿、轴的配合精度以及摩擦负载作用造成转向齿轮被卡,无法执行差动性能,因而车辆在行驶中转向极其不稳定、不灵敏,给整机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行驶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行驶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手扶拖拉机转向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可有效保证机械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并且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廉。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手扶拖拉机转向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转向齿轮、转向齿轮轴和与转向齿轮轴固定连接的轴承,其特征在于:主动齿轮套装在转向齿轮轴上,所述转向齿轮对称套装在位于主动齿轮两侧的转向齿轮轴上,转向齿轮与轴承座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主动齿轮与转向齿轮之间通过棘爪配合连接。
所述转向齿轮在棘爪后部设有连接手动拔叉的拔叉凹槽。
所述弹簧与轴承之间设有弹簧挡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采用同轴向传动副位移,即两转向齿轮与主动齿轮棘爪离合原理,使车轮驱动脱离动力输出齿轮,位于主动齿轮两侧的转向齿轮通过人工拔叉手柄迫使其脱离主动齿轮,使左右车轮发生转速差而产生转向,当松开拔叉手柄后,在弹簧压力作用下推动转向齿轮在转向齿轮轴上滑向主动齿轮,使主动齿轮和转向齿轮上的棘爪准确啮合,形成同步转动,促使两车轮同步转动,完成转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采用了分离式双轴花键传动方式,转向齿轮轴向位移稳定可靠,并且准确,转向齿轮轴、转向齿轮、主动齿轮共转,使轴向和径向摩擦阻力负载降到最低,有效保证机械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敏性,使转向装置差动性能好,使车辆在行驶中转向轻便、灵巧,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轴承,2为轴承座,3为弹簧挡圈,4为弹簧,5为转向齿轮,6为主动齿轮,7为转向齿轮轴,8为棘爪,9为拔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手扶拖拉机转向装置,包括主动齿轮6、转向齿轮5、转向齿轮轴7和与转向齿轮轴7固定连接的轴承1,主动齿轮6套装在转向齿轮轴7上,所述转向齿轮5对称套装在位于主动齿轮6两侧的转向齿轮轴7上,转向齿轮5与轴承1之间设有弹簧4;所述主动齿轮6与转向齿轮5之间通过棘爪8配合连接。所述转向齿轮5在棘爪8后部设有连接手动拔叉的拔叉凹槽9。所述弹簧4与轴承1之间设有弹簧挡圈3。
在工作时,采用同轴向传动副位移,即两转向齿轮5与主动齿轮6之间通过棘爪离合原理,使车轮驱动脱离动力输出齿轮,位于主动齿轮两侧的转向齿轮通过人工拔叉手柄迫使其脱离主动齿轮,使左右车轮发生转速差而产生转向,当松开拔叉手柄后,在弹簧压力作用下推动转向齿轮在转向齿轮轴上滑向主动齿轮,使主动齿轮和转向齿轮上的棘爪准确啮合,形成同步转动,促使两车轮同步转动,完成转弯。
采用了分离式双轴花键传动方式,转向齿轮轴向位移稳定可靠,并且准确,转向齿轮轴、转向齿轮、主动齿轮共转,使轴向和径向摩擦阻力负载降到最低,有效保证机械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敏性,使转向装置差动性能好,使车辆在行驶中转向轻便、灵巧,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解立胜,未经解立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8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深耕机
- 下一篇:用于铁路信号机构内的可调整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