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态垃圾收集站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8363.2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4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罗振华;吴瑕;孙幼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幼文 |
主分类号: | B65F5/00 | 分类号: | B65F5/00;B65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垃圾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环卫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收集站。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但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垃圾收集处理的问题目益突出。为了解决城市环境协调、垃圾收集处理与城市绿化美化之间的矛盾,技术人员开发了各种垃圾收集站。
这些垃圾收集站要么设置在地面上,占据地面空间,影响环境美观;或是设置在地面下,却因除臭措施不得力,而散发臭味,影响环境空气。而且这些垃圾收集站由于占据了一定的地面面积,不能种植花草树木,减少了城市本已有限的绿化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垃圾收集站存在的占据地面空间,影响城市绿化面积或因结构缺陷而散发臭味,孳生蚊蝿等问题,提供一种不占据地面空间,可有效避免臭味散逸和蚊蝿滋长,并且不影响绿化面积,垃圾转运操作方便的生态垃圾收集站。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垃圾收集箱设置在地面下的垃圾池内,一方面不占用地面空间,另一方面采用分离结构的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池,便于垃圾收集箱内的垃圾转运处理。在垃圾池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水封槽,垃圾池上的池盖上表面外沿盖在水封槽的外壁上,池盖的下表面扣在垃圾池的上端开口处(即水封槽的内壁),通过水封槽内的水将垃圾池内的臭味封闭而不会散逸出来,影响环境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生态垃圾收集站,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垃圾池以及设置在垃圾池内的垃圾收集箱,垃圾池上设置有池盖,垃圾池的上端开口处外沿设置有水封槽。
所述水封槽的外壁高于其内壁,池盖上表面的外沿盖在水封槽的外壁上,池盖下表面扣在垃圾池的上端开口上。水封槽的内壁即垃圾池的池壁,且水封槽内壁与外壁之间的高差即为池盖的厚度。也可将水封槽的内外壁齐平,池盖则扣在水封槽的内壁和外壁上。水封槽内装上水,可将池盖与垃圾池的上端开口之间的空隙封闭住,避免垃圾收集箱及垃圾池内的臭味散逸出来影响环境空气。水封槽内的水中投加药剂可杀灭蚊蝿等害虫。而且池盖上表面的外沿盖在水封槽的外壁上,可有效避免砂石、泥土、树叶等杂物进入水封槽。
所述垃圾池上设置有池盖举升装置,池盖举升装置由电动推杆或液压举升装置和与之连接的举升机架构成,举升机架的上端与池盖活动连接,举升机架为可拉伸的剪式结构或立柱式结构。
所述垃圾池内壁设置有凸台,池盖举升装置安装在该凸台上。将池盖举升装置安装在凸台上可以减少其长度,节约材料,增加池盖的稳定和牢固度。
所述池盖上开设有垃圾倾倒口,垃圾倾倒口上设置有与池盖活动连接的垃圾口盖,垃圾倾倒口内设置有梭槽,垃圾口盖周边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可以采用海绵橡胶条,避免臭味自垃圾倾倒口散逸。
所述垃圾池的底部设置有潜水泵。潜水泵设置在垃圾池的底部集水坑内,便于排出垃圾池内的污水,保持其清洁。
所述垃圾池内设置有爬梯。爬梯便于人员上下,以对垃圾池内的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
所述池盖的上表面种植有绿化植物或与周边景观相适应的装饰物等问题。保持绿化带的整体协调和统一,在垃圾收集站的池盖未被举升起来时,保持了垃圾收集站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所述生态垃圾收集站还包括能够控制举升装置和潜水泵的电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垃圾池的周边外沿设置水封槽,通过水封方式有效解决了城市垃圾收集站臭味散逸和孳生蚊蝿等问题;通过电控的池盖举升装置使池盖上升,具有操作简便、省力的优点;通过垃圾倾倒口处的密封条进一步避免了垃圾收集站臭味的散逸;通过垃圾池底部的潜水泵可以使垃圾池内集聚的污水被抽排,避免污水发酵散发臭味;通过池盖上表面种植的绿化植物或相适应的装饰物,可以使垃圾收集站在不占用地面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持相应的绿化面积,并使之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整体美感。
可见,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不占据地面空间,可有效避免臭味散逸和孳生蚊蝿,并且不影响绿化面积,垃圾转运操作方便的优点,可适用于城市、城镇及各种需要垃圾收集转运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A是A-A向剖视图;图2B是A-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B-B向视图;
图4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幼文,未经孙幼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83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循环使用为广告平台的盒子
- 下一篇:自行车用隐形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