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4859.2 | 申请日: | 200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97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强;钟曙光;匡松文;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02;H01B7/17;H01B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电缆,尤其涉及一种三元乙丙橡胶绝缘不粘性护套电力软电缆,特别适用于含盐量高的内陆湖地区,例如内蒙古阿拉善、青海湖、山西运城、西藏纳木错等等,还有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的广大沿海地区作为从事制盐或盐化工行业的供电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我国拥有许多内陆湖,其中相当一部分内陆湖的含盐量很高,例如新疆盐湖、内蒙古阿拉善、青海湖、山西运城、西藏纳木错等等内陆湖,加上我国的海岸线极长,例如渤海湾的山东以及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广大沿海省市地区从事制盐或盐化工的大型企业甚多,但他们都存在同一个问题:作为传输电能的供电电缆,由于采用浮筒支撑方式,敷设在湖面或海水上方,电缆表面很容易结盐,并且会越结越厚,不但相应增加了电缆的自重,容易腐蚀电缆,而且影响电缆散热,最终其后果只能降低电缆导体的载流量和电缆的使用寿命,再者为了不增加电缆的自重,目前的电缆都是单芯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电缆,该电缆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护套有优良的防水和防止表面结盐性能,适合于制盐湖海地区作为传输电能的主干线路。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力电缆,包括导体、A半导电尼龙带、导体屏蔽层、橡胶绝缘层、绝缘屏蔽层、B半导电尼龙带、C半导电尼龙带、内护套、阻水带和外护套,导体外设有A半导电尼龙带,A半导电尼龙带和橡胶绝缘层之间设有导体屏蔽层,在橡胶绝缘层和B半导电尼龙带之间设有绝缘屏蔽层,绝缘屏蔽层外通过B半导电尼龙带、C半导电尼龙带设有内护套,内护套外通过阻水带设有外护套,其特征在于,在B半导电尼龙带和C半导电尼龙带之间设有镀锡软铜丝编织屏蔽层,在内护套和阻水带之间设有尼龙丝编织屏蔽层,所述的外护套为掺入熔性聚四氟乙烯的氯磺化聚乙烯橡皮外护套。
所述的导体1由多根镀锡退火软铜丝绞合而成;所述的导体屏蔽层为半导电乙丙橡胶层;所述的橡胶绝缘层为三元乙丙橡胶绝缘层,绝缘材料采用比塑料绝缘柔软得多的三元乙丙橡胶绝缘料,乙丙橡胶绝缘材料适用于中、低压电力电缆,其耐温等级与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相当,为90℃,既柔软又能承受高电压,使其成为要求移动的电缆所首选的绝缘材料。
所述的绝缘屏蔽层为乙烯-醋酸乙烯EVA共聚物的半导电层;所述的内护套为氯磺化聚乙烯橡皮内护套。
本实用新型在B半导电尼龙带和C半导电尼龙带之间采用金属屏蔽,电缆金属屏蔽形式为镀锡铜丝编织屏蔽,编织密度达到80%,其外面绕包一层半导电尼龙带,采用高强度尼龙纤维丝进行编织,以弥补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护套机械强度比较差的缺点,在纤维编织层外又重叠绕包一层绝缘阻水带,以提高电缆的防水性。
采用氯磺化聚乙烯橡皮外护套比较柔软,长期工作温度可达90℃,有特别优异的耐气候老化性能,耐酸、耐碱,能经受各种生物或微生物的侵蚀和破坏,耐臭氧和耐电晕性能优良。而且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的吸水性很小,即使将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浸入水中二年,其力学性能变化都不大,完全符合电缆应具有良好防水性能的要求。
熔性聚四氟乙烯的加入,极大地改善了护套橡皮的润滑性,使其具有优良的不粘性和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护套有优良的防水和防止表面结盐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力电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一种电力电缆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电力电缆由导体1、A半导电尼龙带2、导体屏蔽层3、橡胶绝缘层4、绝缘屏蔽层5、B半导电尼龙带6、镀锡软铜丝编织屏蔽层7、C半导电尼龙带8、内护套9、尼龙丝编织屏蔽层10、阻水带11和外护套12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48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