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悬浮轨道交通电力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1612.5 | 申请日: | 200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80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强;潘军;钟曙光;匡松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02;H01B7/28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悬浮 轨道交通 电力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电力电缆,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悬浮轨道交通电力电缆敷设在高架桥线路两侧,由于磁悬浮列车时速极高,达到450km/h以上,故对电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自然就十分高。
磁悬浮轨道交通电力电缆与现行国标规定的电力电缆相比在性能上主要有以下区别:
(1)电缆燃烧时的无卤性能应能满足在IEC60754-2规定条件下,燃烧产生HCl气体释出量不大于5mg/g;电缆燃烧时的低烟性能应能满足在IEC61034-1/2规定条件下,燃烧产生的烟浓度其最小透光率不小于60%;电缆无卤护套的机械、低温拉伸及高温压力性能应分别满足IEC60811-1-1、IEC60811-1-4及IEC60811-3-1中的相关要求。普通电力电缆则没有这些规定,并且由于通常采用聚氯乙烯塑料作为外护套,从而燃烧时可能对环境带来污染;
(2)磁悬浮轨道交通电力电缆在额定电压20kV时,局部放电指标要求严格,即在2U0电压(24kV)时,局部放电不能大于2pC。而现行普通电力电缆标准是在1.73 U0(20.8kV)时,局部放电不大于10pC;
(3)磁悬浮轨道交通电力电缆防水性能要求较高:要求电缆的纵向以及径向都阻水,而普通电力电缆没有这样的要求;
(4)磁悬浮轨道交通电力电缆要求控制尺寸偏差范围小,其绝缘偏心度不能大于8%,而普通电力电缆仅仅对电压等级为35kV的电缆才有绝缘偏心度要求,并且指标是不大于15%;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磁悬浮轨道交通电力电缆。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悬浮轨道交通电力电缆,包括导体、内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外屏蔽层和圆铜丝层,导体外设有内屏蔽层,在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之间设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其特征在于,在外屏蔽层和圆铜丝层之间设有半导电缓冲阻水带层,在圆铜丝层外依次设有阻水纱层、双面阻水带层、防水层、内护套层和外护套层。
所述的双面阻水带层为铜带外面重叠绕包了一层双面阻水带;所述的防水层为纵包铝塑复合带;所述的内护套层为聚乙烯层;所述的外护套层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塑料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低烟无卤聚烯烃阻燃护套料替代普通电力电缆用的聚氯乙烯护套料,以满足电缆燃烧时无卤性能满足IEC60754-2,电缆燃烧时低烟性能满足IEC61034-1/2,电缆无卤护套的机械性能、低温拉伸性能及高温压力性能应分别满足IEC60811-1-1、IEC60811-1-4及IEC60811-3-1中的相关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径向阻水结构采用纵包铝塑复合带,同时挤包一层聚乙烯塑料或低烟无卤聚烯烃塑料组成防水内护层;纵向阻水则采取在相关各层上使用相应的阻水材料,在有间隙的地方填以阻水绳或阻水纱,有绕包带层的地方采用加包阻水带,这些阻水材料的共同特点是遇水后,在短时间内能迅速膨胀,并具有与金属材料及其他相邻材料良好的兼容性。膨胀使体积增大,堵塞空隙,从而阻止水分进一步向电缆纵向渗透。严格按工艺操作,每道工序完成后,都需要取样经检验及阻水试验,合格后方能转入下道工序。
本实用新型选购高品质的超洁净交联聚乙烯绝缘料,严格控制尺寸偏差,以达到在2U0电压时的局部放电不大于2pC。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电气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最新版本GB/T12706-2002标准规定的要求;
2.电气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的护套的无卤性能应能满足IEC60754-2标准中规定的PH最小为4.5,电导率最大为10μS/mm要求,护套的低烟性能应能满足IEC61034-1/2的电缆燃烧烟密度试验一最小透光率为60%要求;
3.电缆纵向阻水试验已通过IEC60502.2附录中透水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磁悬浮轨道交通电力电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南大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设备
- 下一篇:优化音频系统中的音频源资料的再现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