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SB接线柱的极性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1058.0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39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项敏;赵春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sb 接线柱 极性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元件的极性检测,特别是一种USB接线柱的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脑主板上均具有USB接口的接线柱,这些接线柱用于连接位于电脑机箱,尤其是面板上的USB接口。该主板上的USB接线柱中包括GND接线柱,+5V接线柱和-5V接线柱和其它的数据线接线柱,在靠近各接线柱的面板上均具有相应的小标示。连接时,需要将机箱面板上USB口的相应接线与接线柱一一对应。
我们知道,在电脑安装的时候,主板时首先被固定在机箱内的,而机箱面板上的各种连线,包括USB接口连线往往是最后才进行连接的。这时,由于主板上已经安装了多个配件和连线,再加上USB接线柱的标示比较小,不可避免的就是将线路接错。另外,当旧的主板上的标识也难免变得模糊不清,也容易造成USB接口接错线。特别是正、负极线路接错,就很容易造成USB设备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接线柱的极性检测装置,主要解决现有的主板USB接线柱的标识太小,容易造成接错线的技术问题,避免了因此造成的USB设备被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USB接线柱的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红发光管、一绿发光管,二发光管反向并联;二并联支路分别连接一红表笔和一黑表笔。
所述的USB接线柱的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红表笔或黑表笔与并联支路的连线中进一步串联一只1/8W,阻值为1kΩ的电阻。
所述的USB接线柱的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壳体,将所述的电阻、红发光管、绿发光管装设于内,该壳体上具有红发光管、绿发光管的透光孔和红表笔、黑表笔出线孔。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在确定GND接线柱后,进一步检测到正、负极接线柱,避免由于接线错误造成USB设备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红发光管;
2-绿发光管;
3-红表笔;
4-黑表笔;
5-电阻;
6-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它是本实用新型一种USB接线柱的极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一红发光管1、一绿发光管2,二发光管反向并联;二并联支路分别连接一红表笔3和一黑表笔4。该红表笔3或黑表笔4与并联支路的连线中进一步串联一只1/8W,阻值为1kΩ的电阻5。装置中另具有一壳体6,将所述的电阻5、红发光管1、绿发光管2装设于内,该壳体6上具有红发光管1、绿发光管2的透光孔和红表笔3、黑表笔4出线孔。
使用时,将黑表笔4接触主板USB接线区的GND接线柱,红表笔3接触待测的接线柱;当绿发光管2点亮时,说明红表笔3接触的接线柱为正极接线柱,当红发光管1点亮时,说明红表笔3接触的接线柱为负极接线柱。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区分正、负接线柱了。
另外,考虑到直接将5V电源加到发光管两端,容易将发光管烧毁,因此,在红表笔3或黑表笔4与并联支路的连线中进一步串联一只1/8W,阻值为1kΩ的电阻5。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未经上海市闵行中学项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1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航系统及导航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局域网中基于退避机制的分组调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