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0485.7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65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道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道根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左一平 |
地址: | 200072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离子水 生产 设备 配套 使用 银离子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银离子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饮用净水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现有的水净化装置一般只是对水进行净化,由于在净化过程中采用了反渗透膜过滤,因此在净化的过程中也将一些对人体有益的金属元素滤除了,长期饮用,会对人们的健康不利。
而且,由于人们饮用的净水是采用规定的饮水桶装水,根据用户的需求由水站派送新鲜水、同时收回空桶,因为与客户有一个交互的过程,虽然桶装水是密封包装的,但客户打开后,如果未能短时间内饮用完,时间长了,空气里的细菌会渗入到水中,甚至会使净水中产生细菌,从而影响水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水的消毒灭菌问题,各国相继采用银离子水来消毒灭菌,其方法主要是采用在水中放置银金属,然后靠将水振动来产生银离子。国内有报道提到一种银离子发生器,其是采用在容器中放置银片或银丝,然后对水进行超声,产生银离子水。该装置虽然能产生银离子水,但由于是振动产生银离子水的结构,因此其在单位时间里生产的银离子水有限,不能使用在大型饮水设备的场合。
另外,也有人设计采用电解的方式产生银离子水,但是其采用的电极板为铜-银电极板,由于其金属元素不在同一个电解质上,因此使用长了会使极板产生惰性,而且释放电子与吸收电子为不等数,而致使产生的银离子水达不到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措施是: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其特电是,设置在该离子水生产设备的前级净化装置与大型离子水发生器之间;所述的银离子发生器包括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间隔悬挂在该容器中的正银极板和负银极板、与该两个银极板连接的电源发生器。
上述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其中,所述的两个银极板各为板状。
上述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其中,所述的两个银极板各为网状。
上述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其中,所述的电源发生器是恒流源。
上述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其中,所述的电源发生器的电流大小是可调的,并输出恒定。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产生的积极效果是明显的:
1、因为本实用新型是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由于离子水尤其碱性离子水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利的溶解度高、渗透力强和参与细胞物质交换率快的小分子团的水,其是将自来水净化后,再通过离子发生器对水进行电解,析出水中有害污染物、氯气及重金属等,保留水中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这种水由于水分子群变小,故溶解力增大、渗透力加强,长期饮用,会活化人体细胞,延缓器官衰老。而与该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的银离子发生器,能够去除水中的细菌。因此银离子发生器与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其生产的含银离子的碱性离子水无毒无菌,清洁健康。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银离子发生器是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因此其产生的银离子水经离子水生产设备的离子水发生器处理后,由于离子水发生器会对超标的重金属进行电解去除,因此在离子水中的银离子的含量会控制在WHO组织规定的O.05mg/l的范围内。
3、由于本实用新型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是采用银-银极板的结构,其金属元素在同一个电解质上,电解离子均匀,因此使用寿命长,能确保银离子水的质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大型离子水生产设备配套使用的银离子发生器,设置在该离子水生产设备的前级净化装置与大型离子水发生器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道根,未经王道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4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