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腔式滚筒渣处理装置分流盘用导流块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70363.8 | 申请日: | 200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5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肖永力;刘茵;李永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C21B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郑明辉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腔式 滚筒 处理 装置 分流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态炉渣处理装置,尤其涉及双腔式滚筒法冶金渣处理装置分流盘。
背景技术
双腔式滚筒法冶金渣处理技术相对其它冶金渣处理技术而言,具有流程短、投资少、安全可靠、能耗低、处理后的渣能直接利用、污染少等优点,得到业界逐步认可和快速推广。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该技术本身也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双腔式滚筒法冶金渣处理装置的“A”字型组合式分流盘采用内外两层结构,外层可经常更换,内层保持不变。此结构已经解决和克服了分流盘需整体更换,导致停工工时多,成本高的缺陷。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组合式分流盘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导流块结构复杂,易变形,导致分流盘检修、更换过于频繁,影响了企业的连续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式滚筒渣处理装置分流盘用导流块,该分流盘用导流块抗变形能力强,安装和拆卸方便,更换容易。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腔式滚筒渣处理装置分流盘用导流块,其端面为A字形,侧面为扇形,其特征是:所述导流块内面设有沿扇形周向的加强筋和沿径向的加强筋。
所述导流块端面开有孔,螺栓穿过端面孔将相邻导流块拼装成一体。
所述导流块侧面开有孔,沿径向的加强筋延伸到导流块的两侧面,螺栓通过侧面孔将导流块与分流盘框架固定。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分流盘导流块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除了延续了原有分流盘易于维修、更换时间短、成本低的特点外,进一步提高了导流块的抗变形能力,增加分流盘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盘用导流块轴测图;
图2为导流块正视图;
图3为导流块侧视图;
图4为分流盘示意图。
图中:1周向加强筋,2径向加强筋,3端面孔,4侧面孔,5分流盘框架,6导流块,7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双腔式滚筒渣处理装置分流盘用导流块6,其端面为A字形,侧面为扇形,所述导流块6内面设有沿扇形周向的加强筋1和沿径向的加强筋2,这两类加强筋1和2相互交错组合,提高了导流块6在各个方向的抗变形能力。导流块6端面开有孔3,螺栓穿过端面孔3将相邻导流块6拼装成一体;导流块6侧面开有孔4,沿径向的加强筋2延伸到导流块带侧面孔4的两侧面,螺栓通过侧面孔4将导流块6固定在分流盘框架5上,有效避免了焊接件抗振性差、变形大的缺点,提高了导流块6的整体性能。
分流盘框架5上除了覆盖有导流块6,还附有衬板7,这样组成了滚筒渣处理装置分流盘。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盘用导流块抗变形能力强,安装和拆卸方便,更换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3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秸秆切碎回收还田集条铺放装置
- 下一篇:光驱跨轨信号产生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