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的端盖固定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0216.0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02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林爱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爱伦 |
主分类号: | B62K21/26 | 分类号: | B62K2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把手 固定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一种自行车构件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把手的端盖固定构造。
背景技术
按,请参阅图1,常见的自行车把手的端盖固定构造,主要包括有一握把套1、一C形环箍2与一端盖3;其中,该握把套1外侧端壁突伸有两对称的突块1a,可嵌置定位于该环箍2内环壁内侧相对设置的缺槽2a中,可藉以将握把套1锁固迫紧于把手管上,图中未示;另外,该环箍2内环壁外侧设有一环沟2b,可供该端盖3内侧凸部3a外环壁上相对设置的环突3b嵌卡定位,而密封固定于环箍2上。
惟,常见的端盖3固定构造,仍存在有下列诸多缺点:
1、该握把套1主要是藉由突块1a径向内壁面与环箍2内环壁所形成的接触摩擦面积,用以与把手管外周壁产生夹掣束紧作用,因此,该环箍2预留环沟2b供端盖3凸部3a上的环突3b嵌卡定位,便会阻碍占用环箍2与把手管外周壁间的接触空间,而减少摩擦面积,以致于削弱了握把套1与把手管间的夹掣束紧强度。
2、如上所述,亦可藉由增加环箍2的宽度,以弥补摩擦面积的损失,但也会相对增加环箍2的材料成本与重量,使体积增加,而影响美观性。
3、该端盖3与环箍2是采环形卡扣组合,故没有圆周方向的定位功能,也无法牢固地限制圆周方向的转动,因此,当端盖3外壁面以雷射雕刻、印刷、黏贴或彩绘等方式形成有商标、标志等各种具方向性的图案或文字时,便会形成组装定位上的困扰,或使该等图案或文字难以最佳的视觉形态呈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的端盖固定构造,使端盖能够牢固地夹掣密封于握把套外侧端。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的端盖固定构造,其端盖不会阻碍环箍与把手管间的夹掣束紧强度,故毋需增加环箍宽度,可防止材料浪费、增加重量及影响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的端盖固定构造,其端盖可被快速地组装定位,并限制圆周方向的转动,故可确保端盖外壁面的图案或文字能以正确方向呈现及永久定位。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的端盖固定构造,主要包括有一把手管、一可束套于该把手管上的握把套、一可将该握把套外侧端锁固迫紧于把手管上的C形环箍,以及一端盖;其中,该端盖具有一封盖壁,该封盖壁具有一内壁面与一外壁面,该内壁面上突伸有至少一夹掣片,当该端盖的夹掣片嵌置定位于环箍、握把套与把手管外周壁任两者相对部位间时,可藉由锁紧环箍,将夹掣片予以夹掣固定,进而将端盖轻易地密封固定于握把套外侧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固定构造,可使端盖能够牢固地夹掣密封于握把套外侧端;其次,由于该端盖不会阻碍环箍与把手管间的夹掣束紧强度,故毋需增加环箍宽度,可防止材料浪费、增加重量及影响美观性;再者,该端盖可被快速地组装定位,并限制圆周方向的转动,故可确保端盖外壁面的图案或文字能以正确方向呈现及永久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见的端盖固定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端盖固定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侧视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端盖固定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侧视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端盖固定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端盖固定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端盖固定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端盖固定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把手的端盖固定构造,主要包括有一把手管10、一可束套于该把手管10上的握把套20、一可将该握把套20外侧端利用一锁固螺栓31锁固迫紧于把手管10上的C形环箍30及一端盖40;请再参阅图4、图5,其中:该握把套20,其外侧端壁21突伸有两对称的突块22,该突块22的长度约略等于环箍30的宽度,且该突块22的径向内侧壁221中间位置自外侧起凹设有一呈弯弧状的凹槽2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爱伦,未经林爱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0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