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椎间盘髓核钳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911.5 | 申请日: | 200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99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董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B17/56;A61B17/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间盘 髓核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结构件,具体的是一种椎间盘髓核钳。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椎间盘髓核钳是由手柄、钳管、拉丝、钳头等构成。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椎体后方、椎间隙上方或下方常常会容纳大块的髓核组织,而手术的目的正是清除这部分髓核组织。因为突出的髓核组织与脊髓间的间隙十分狭小。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专利名称:“一种经皮椎间盘切割手术器械”,专利申请号:94231415.8公开了一种椎间盘髓核钳。其结构是:一种经皮椎间盘切割手术器械,它由穿刺针、套筒、环刀或环钻以及髓核钳组成,其特征是髓核钳的活动钳口的开合由一个联杆带动,联杆的一端与活动钳柄铰接,另一端与活动钳口铰接。其缺陷是:由于钳头直径过大,所以手术过程中常常损伤部分脊髓,造成不良的术后并发症;由于钳头和钳管之间不存在折角,椎体后方的脱出髓核组织就会成为手术的死角;光滑的钳口无法牢牢抓住摘除的髓核组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椎间盘髓核钳。具有较小直径、折角钳头及带有锯齿钳口的椎间盘髓核钳,不仅可以安全方便彻底地摘除一些位于原手术死角的髓核组织,而且一旦咬住髓核组织就能牢牢地将其取出,从而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手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上钳头、上钳管、上手柄、下钳头、下钳管、下手柄。所述的上钳头与上钳管相铰连,上钳管与下钳管相铰连。所述的上钳管与下手柄相铰连。所述的下钳头、下钳管、上手柄三者为一整体,下钳头位于所述整体的前端,下钳管位于整体的中端管部,上手柄位于整体的柄端。
所述的下钳头与下钳管之间存在折角。
所述的钳头,呈弧形,直径是由上下钳头大小决定,直径范围是:大于0mm,小于等于7mm之间。
所述的钳头,上下钳头腹部处是7mm。
所述的钳头,其前端为锯齿状,且设有凹槽,便于容纳手术中咬下的髓核组织。
本实用新型采用杠杆的原理,移动手柄通过钳管带动钳口的开合。具体是:活动钳口的开合通过上钳管由下手柄带动,上钳管的一端与活动下手柄铰连,另一端与活动上钳口铰连。通过移动下手柄,即缩小上手柄与下手柄之间的夹角,通过下手柄的联动作用,上钳管向前移动,同时上钳头与下钳头之间夹角缩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缩小钳头直径、由平直钳头改为折角,便于在狭小空间安全操作,能有效缩小手术切口、术中上下椎体暴露及咬除的范围;钳口设计为锯齿状且有凹槽,有利于彻底摘除髓核组织。避免了传统手术广泛暴露、大面积咬除椎体的弊端,减少了脊神经损伤、术后腰椎不稳定等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钳口为张开状态)。
图2是钳口锯齿状结构。
图3是钳口闭合时的钳头构造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手术中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上钳头,2.上钳管,3.上手柄,4.下钳头,5.下钳管,6.下手柄,7.钳口锯齿状结构,8.椎体,9.椎间盘,10.脊神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上钳头1与上钳管2、下钳管5相铰连。上钳管2与下手柄6相铰连。下钳头4、下钳管5与上手柄3为同一部件上不同部位:整体的前端为下钳头4,整体的中端管部为下钳管5,整体的柄端为上手柄3。通过移动下手柄6,即缩小上手柄3与下手柄6之间的夹角,通过下手柄6的联动作用,上钳管2向前移动,同时上钳头1与下钳头4之间夹角缩小。
在手术中,如图4所示,椎间盘9从上下椎体8的间隙中突出,椎体8后方为脊神经10,由于髓核钳钳头直径较小,且下钳头4与下钳管5之间存在折角,因此很容易地绕过脊神经10从而咬住突出的椎间盘9。如图3所示,钳口的前端为锯齿状,且含有凹槽便于容纳咬下之髓核组织。图2是钳口锯齿状结构。
本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在手术中的应用,可达到安全、有效、微创的目的,提高手术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吸尘装置的高速公路清扫车
- 下一篇:板材无模多点成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