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孔为偶极子反相结构的消音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525.6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74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丛丽;高艳;周易;刘春慧;唐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C2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206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孔 偶极子 结构 消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音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新型偶极子反相结构消音器。
背景技术
消音器是一种在允许气流通过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或减弱声能向外传播的装置,它的直接效果是降低噪音。
压缩机在运转中,机械运动和气流运动产生了较大的噪音,作为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压缩机的噪音直接影响了空调系统的噪音水平。压缩机一般安置在室外机组中,它所产生的噪音直接作用在环境中,造成了环境噪音污染。现代环保目标要求空调器的噪音水平保持在一定限值以下,所以噪音的控制和降低是空调压缩机设计研发阶段就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用于空调压缩机中的消音器,主要以抗性消音器为主,它不使用吸声材料,而是主要利用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使管道系统的阻抗失配,产生声波的反射、干涉现象,从而降低向外辐射的声能,达到消声的目的。
原有的消音器主要是采用加大消音器内部空腔容积,优化消音器表面形状,消音器厚度增加强化消音等原理,消音器的排气孔开设仅考虑排气流道阻力最小,位置无特别要求,如图1所示。但是这种消音器结构复杂,又没有很好的优化结构,消音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原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大大提高消声效果的偶极子反相缩腔结构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排气孔为偶极子反相结构的消音器,该消音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该壳体内的隔板,隔板与壳体焊接连接,所述的壳体顶部设有排气孔,所述的隔板也设有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排气孔是以其下一层隔板排气孔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150°~210°偶极子反相对称分布。
所述的壳体排气孔是以其下一层隔板排气孔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170°~190°偶极子反相对称分布。
所述的壳体排气孔是以其下一层隔板排气孔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180°偶极子反相对称分布。
所述的上层空腔壳体的边缘处设置了至少一处缩腔结构。
所述的上层空腔壳体的边缘处设置了三处缩腔结构。
所述的壳体排气孔设置至少二个,所述的隔板排气孔设置至少一个。
所述的壳体排气孔设置二个,所述的隔板排气孔设置三个。
所述的消音器为单层消音器,该单层消音器的壳体排气孔是以压缩机气缸排气口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180°偶极子反相对称分布。
所述的消音器为双层消音器,该双层消音器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将壳体分隔成上层空腔与下层空腔两部分,该双层消音器的壳体排气孔是以隔板排气孔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180°偶极子反相对称分布,隔板排气孔是以压缩机气缸排气口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180°偶极子反相对称分布。
所述的消音器为三层消音器,该三层消音器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该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将消音器分隔成上、中、下三层空腔,所述的壳体排气孔是以第一隔板排气孔连线中心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180°偶极子反相对称分布,第一隔板排气孔以第二隔板排气孔连线中心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180°偶极子反相对称分布,第二隔板排气孔是以压缩机气缸排气口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180°偶极子反相对称分布。
与原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改变了消音器壳体排气孔的位置、数量和孔径。原有的壳体排气孔为四个并列,而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排气孔是以其下一层隔板排气孔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150°~210°偶极子反相对称分布的两个孔,并且孔径稍大,以保持两个排气孔的出口总面积与原四个排气孔的出口面积相接近。这种壳体排气孔以其下一层隔板排气孔与轴心连线为对称轴呈中心150°~210对称的结构称作偶极子反相结构,利用两个对称的偶极子振型,使声波相位互相干扰,从而降低噪音。
2.在原有的消音器壳体上边缘处增加了多处缩腔结构,这种改变相当于增加了空腔数,即在原有的空腔基础上,使得气流在消音器中流动时将经过更多的截面突变,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声能。
3.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消声效果好,易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原有消音器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原有消音器壳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消音器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消音器壳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单层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5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