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材轧制的喂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251.0 | 申请日: | 200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3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傅建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04 | 分类号: | B21B39/04;B21B3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制 喂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带材精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通过改变喂料高度实现调控和改善带材表面质量的带材轧制喂料装置。
背景技术
带材的表面质量包括粗糙度或表面光洁度等指标,连轧和平整是形成和改善带材表面质量的关键工序。通常情况下带钢在经过连轧机的成品机架时形成表面粗糙度和光洁度的基本形态,经平整机架受平整工作辊的进一步作用后形成产品最终的表面粗糙度或光洁度。高档汽车板和电工钢不仅要求板面的粗糙度和光洁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而且还要求上下两面的这两项指标尽可能均匀一致。如果轧制后带材上下两面的表面质量差别较大,在平整时又不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改善,则将直接影响到成材率。虽然对轧后带材上下两面粗糙度差别较大的情况,可通过平整机架工作辊的合理配置来减轻或消除,但由于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操作,致使这一问题事实上长期存在,无法解决。
作为调整表面粗糙度和光洁度的喂料高度控制装置在有色金属轧制中获得了成功应用,提高了轧材上下两面表面质量的一致性,但是在钢铁带材生产中引入喂料高度控制装置对轧材上下两面表面粗糙度和光洁度进行调控的报道还没有见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材轧制的喂料装置,它能实现带材上下两面的粗糙度和光洁度一致,能够提高带材的表面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带材轧制的喂料装置包括喂料辊组,在喂料辊组后设有高度可以调节的光泽辊。由于该光泽辊的高度可以调节,从而使得喂料高度可以调节,由此改变了轧件上下表面与工作辊辊面之间的夹角。
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导入的润滑油量发生变化,变形区内轧件上下两面的润滑状态(油膜厚度)改变,轧出产品上下两面的粗糙度与光洁度也有不同。当轧件从低于轧制线的位置喂入辊缝时,其上表面与上工作辊之间的夹角较大,下表面与下工作辊之间的夹角较小,所轧出产品的上表面粗糙度低于(或光洁度高于)下表面的粗糙度(光洁度)。反之,当轧件从高于轧制线的位置喂入轧缝时,轧出产品的上表面粗糙度高于(或光洁度低于)下表面的粗糙度(光洁度)。由此,可根据来料带材上下表面的具体情况和产品最终质量要求,对带材上下两面的粗糙度和光洁度进行调整并使其最终趋于一致,实现带材表面质量的改进。
优选地,所述喂料辊组辊子数量为3个,包含2个固定辊和1个升降辊,升降辊位于2个固定辊之间。固定辊固定于底部轴承座上,升降辊固定于上部液压连杆上,通过液压升降机构来调整高度。固定辊与升降辊既可通过底部轴承座和上部液压支承装置的固定连接组成喂料辊组,也可各自独立,通过位置配合来组成喂料辊组。
优选地,所述喂料辊组辊子数量为5个,包含3个固定辊和2个升降辊,2个升降辊分别位于3个固定辊之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引入光泽辊,不需要改变原有轧制工艺,即可实现对轧材上、下表面粗糙度和光洁度的调整,达到改进板面质量的目的。
2.适于钢铁及有色金属等带材表面质量调控,既可应用于平整机架,也可引入到轧机成品机架,应用范围广。
3.属于对带材表面质量的微细调整,从保证上、下两面的粗糙度和光洁度一致上来提高带材质量,不会对带材表面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喂料辊组安装辊子数量为3个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喂料辊组安装辊子数量为5个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带材轧制喂料装置包括喂料辊组和光泽辊3。光泽辊位于喂料辊组后方;喂料辊组辊子数量为3个,包括2个固定辊2和1个升降辊1,升降辊1位于2个固定辊2之间。升降辊1和2个固定辊2均为水平布置,带钢以切线或稍带包角方式与其接触。右面2号辊的水平位置高于左面2号辊的位置。光泽辊3的位置反映了带钢水平喂入轧缝的位置,如图1所示,光泽辊3应高于与其相邻的第2个固定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2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