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管导管套囊定压充气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8924.0 | 申请日: | 200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1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耿桂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桂启 |
主分类号: | A61M39/00 | 分类号: | A61M39/00;A61M16/04;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11上海市卢***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导管 套囊定压 充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管插管后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的新装置,可以准确、简便的判断套囊的充气量以及充气后套囊压力。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套囊的压力大小直接影响气管损伤程度,甚至甚至引起黏膜坏死、食管气管瘘,过去通常做法是采用通气时刚好“不漏气”的气体容积给套囊充气,没有一个确切的量化指标;虽然Cardiff套囊压力控制器问世,因其价格昂贵;临床上应用尚不广泛。气管环和气管粘膜毛细血管正常平均动脉压为32mmHg,套囊内压以维持吸气时为22mmHg(30cmH2O),呼气时为15mmHg(20cmH2O)而又无漏气为最理想。在人体测定防止误吸所需的套囊压力发现,套囊内压力为20cmH2O时可发生误吸,而在≥25cmH2O时则不发生误吸。目前临床上仅凭充气后套囊观察囊的手感而决定充气的多少;或充气后予以正压通气,以听诊器在气管处听诊不漏气为标准。这些做法易造成充气不足或充气过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做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管导管套囊定压充气仪,该装置可以准确简便的测定气管导管套囊充气量和充气后套囊压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储液瓶顶端与一三通管相连,储液瓶底端与一刻度管相连;利用三通开关可以控制三通管的开闭;三通管的前端(细端)可与气管导管外气囊相连结,另一端可与注射器相连。将储液瓶中注水至刻度管零点处,将三通管的气囊连接端连接气管导管外气囊,利用一10ml的注射器连接至三通管的另一端,三通管处于全开状态,向气管套囊内注气,可见刻度管内水柱同时上升,根据水柱的高度调节套囊的注气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准确、简便地向套囊内注气达一定压力,防止充气过度或不足,并可持续测量套囊内的压力变化;易于普及推广。
附图说明
包括: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
图中:1,刻度管;2,注射器连接端;3,三通管及开关;4,储液瓶;5,气囊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一注射器向储液瓶(4)内充水至零点处,然后在注射器连接端(2)连接一10ml注射器,将气囊连接端(5)与气管套囊外气囊相连接,通过10ml注射器注气;观察刻度管(1)中水柱的高度,其高度值即为套囊压力值,操作过程中始终将储液瓶垂直于地面。需连续监测套囊压力时,注气后将三通管仅对套囊和储液瓶方向开放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桂启,未经耿桂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8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酒糟出酒用压酒机
- 下一篇:一种可防止空调压缩机高温跳机不滴水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