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用车篮改进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8086.7 | 申请日: | 200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9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胜楷 |
主分类号: | B62J9/00 | 分类号: | B62J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市西屯***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用车篮 改进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自行车用车篮改进构造设计,特别是指外观制成金属线编织成的篮子,而篮子坚固耐用且质轻,达到美观且实用的优点。
背景技术
按,目前在市面上所见到的自行车用的车篮构造,其不外乎是以金属质刚性细杆焊接制成,于后再将篮体予以上漆可成为多种不同颜色。虽然该车篮外表已有上漆处理过了,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该漆层多少就会因使用中碰撞而脱落,以致于金属细杆便裸露在外,经日晒雨淋后就开始生锈了,形成外观上破旧而不美观,并且生锈的车篮也会弄脏了放置于篮内的物品,并且这样以金属质刚性细杆制成的车篮整体在重量上也较沉重。
而市面上常见的焊接杆条式车篮,必需面临焊接工作费时费工的缺点,同时也有以铁质金属条材质焊接,亦有以铝质金属条材质焊接,但焊接制成的车篮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即会于焊接点位置处容易产生龟裂及脱焊现象,使得产品的坚固性不够耐用。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业者便开发出了以天然藤片编织成的车篮,如此一来便使得车篮的重量变得十分轻盈了,也不会有受雨淋后金属锈蚀的情形了。然而却也发现以下缺点,即由于该车篮是以天然藤片所编织制成的缘故,于户外当受到连续的日晒、雨淋后,该天然藤片本身因材料特性将会吸附水份在内,若没有受到太阳光的日晒干燥、却只是在遮阳棚受风吹的话,过没多久便会开始发霉了,而一旦发霉了才要来清洗、则霉斑根本清洗不掉,以致日后在车篮表面便出现了霉迹污渍。并且这样的车篮也会容易因腐烂而导致损坏,因此便得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要换新,经济效益上不理想。同时也因为该车篮底面是以天然藤片编织成密集状缘故,不仅存有如上所述材料吸附水份以致发霉的缺点,而且当有脏物进入篮内空间时则不易排出,这样的情形对使用上方便性是不好的。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结构有待改进的缺点,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期能有效改善上述的缺点,为本实用新型所欲研创的创作动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车篮改进构造,于外观上具有线丝编织成一篮体的亲和感,而重量上符合轻质的要求,同时又具有金属制篮子的耐用实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车篮改进构造,该车篮具有使用损坏后可容易再回收原料,达到再利用的环保效益。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篮构造由框体及可挠性金属线组成;框体顶端设有环框,环框于下端垂直排列设有许多的刚性细杆,再藉由可挠性金属线穿绕于刚性细杆之间,所为穿绕的方式可采水平横向穿绕,亦可采斜向穿绕,而较佳的穿绕方式是于各刚性细杆上分别作360度旋绕之后再作延伸,整体依此原则逐一编织在框架的细杆上且环绕成圈而结合,以构成可供组装在自行车上的金属质车篮供放置物品,如此以达到具有美观、耐用的实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成型前框体与绕线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成型前于框体周缘穿绕上绕线结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编织好绕线成型为一车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款成型篮子的外观式样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行车用车篮10改进构造的设计,包含由一框体及可挠性金属线组成;图例中框体以金属材质制出一个环框11,于环框11下端垂直排列设有许多的刚性细杆12,诸多的刚性细杆12可实行整齐排列方式布设,亦可实行不整齐的排列方式布设,各金属质的刚性细杆12共同于底缘焊接连结着一底板13,之后再藉由可挠性金属线20穿绕于刚性细杆12之间,于图式实施例中所穿绕的方式是采水平横向穿绕,使得该可挠性金属线20的头端为先环绕固定在其中的第一刚性细杆12a上,再接着绕过紧邻的第二刚性细杆12b,使该可挠性金属线20的穿绕方式,是于各刚性细杆12a或12b上分别作360度旋绕之后再作延伸,整体依此原则逐一编织在框架的各刚性细杆12上,且环绕成圈而结合,以构成可供组装在自行车上的金属质车篮10,供放置物品,如第3图,如此以达到具有美观、耐用的实用功效。
值得一提的,图式实施例中该刚性细杆12为以垂直向分布,假设该可挠性金属线20将一端固定后,于绕过紧邻的刚性细杆12后为以斜向延伸,其更能编织出特殊的图案花纹,其亦包含于本案的设计理念中,同属相同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胜楷,未经李胜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80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