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强磁充氧射流释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7121.3 | 申请日: | 200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11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曹瑞玉;刘涛;顾明发;秦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淼淼水处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1/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12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强 磁充氧 射流 释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磁充氧射流释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强磁和射流器的负压吸气、充氧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高强磁充氧射流释放装置,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富含氮磷等污染物的污水排入生产河流、湖泊,导致水体产生污染,藻类疯长,水华覆盖,水体变色多味,膻臭难闻,更甚者,鱼类死亡,而且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据调查,我国湖泊受污染比较严重,而且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的已经达到50-60%,为了治理这些受污染的水域,各级政府和环保界人士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例如我国滇池治理花费了340多亿元,太湖治理已经耗资100多亿元,但效果都不太明显!
目前,治理因富营养化产生藻类繁殖的方法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的技术方法:
(1)物理技术方法,采用底泥疏浚、粘土喷洒复盖等方法;
(2)化学技术方法;向污染水体投放各种化学药剂;
(3)生物技术方法;向污染水体加优势生物菌的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目前都在应用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不足为:
物理技术方法,即低泥疏浚方法,在城市景观河流和城市小型湖面水域可以采用,但在大的水体,如滇池、太湖、巢湖等使用,其可能性不大,而且该方法有明显的时效性,时间一长,低泥又会长出;还有粘土喷洒复盖法,则“治表”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化学技术方法,其优点是实施操作比较容易,杀藻效果短期明显,见效也快,但该方法最大问题是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对水生、动、植物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毒素和毒情,而且部分化学元素会在水中富聚、残留,反而形成较为长期的危害;
生物技术方法,即投放生物菌方法,会产生综合的抑制藻类的效果,但该种方法费用昂贵,长期使用会抑制水体原有的水生物,改变原有的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的生物相,形成“异国化”倾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杀藻、充氧和使水流运动起来的“杀菌、灭藻、充氧水循环”的高强磁充氧射流释放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强磁充氧射流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高压潜水泵、进水接管、箱体、封板、射流器、空气进气管、高强磁杀藻器、四通、接管、释放器、三通、水枪头和支架组成,支架设于箱体下,高压潜水泵设于箱体内,与进水接管的一端连接,进水接管的另一端通过射流接板与射流器连接,射流器通过封板与高强磁杀藻器一端连接,空气进气管一端露出箱体外,另一端与高强磁杀藻器上端连接,高强磁杀藻器另一端通过四通与三通一端连接,四通的两端分别通过接管与释放器连接,三通另两端分别通过水枪管和水枪头连接。
所述的射流器为锥体管,大端与进水接管连接。
所述的高强磁杀藻器由外壳、水气混合出水管、高强磁永磁钢组成,水气混合出水管设于外壳中间,一端与射流器的锥形端连接,另一端与四通连接,上端与空气进气管连接,高强磁永磁钢设于水气混合出水管四周。
所述的释放器为环形无缝管,在环形无缝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孔眼。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压潜水泵提供压力水,高强磁杀藻器是本发明的核心部件,利用高强磁、高流速对水体中的细菌和藻类起强的杀灭作用,当磁场强度达到2100GS时,杀菌、灭藻效率就可以达到70%以上;而本发明的高强磁杀藻器磁强可以达到3700GS以上,其主要原理是:
(1)高强磁直接作用于细菌细胞内的水和酸,改变了细胞原有的生理状态,使酸软化或失去;
(2)在高强磁场的作用下,离子浓度失去平衡,影响了细胞内离子的迁移,减少细胞的生长,以致使细胞死亡;
(3)高强磁场改变了细胞晶格内PH值及细胞晶格内象码,使细胞内部生理系统发生混乱,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
(4)高流速水经过高强磁处理后溶解度增大,有利于含氧量的增加,而水体中含氧量的增加会造成过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起到杀藻、灭菌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利用射流器产生负压,吸入空气,空气和水混合,空气中的氧以双膜俚论扩散水中,一部分含氧的水经过释放器孔眼释放于水中,达到向水中充氧的目的;另一部分进入高压水枪以高压、高速、射流方式带动池、河水运动,把静止的池、河水流动起来,循环起来,本发明通过各部件的联合作用,达到杀菌、灭藻、充氧和水循环的目的,能使被污染的、蓝、绿藻疯长的景观水、池水、河水达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淼淼水处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淼淼水处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7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伺服数控回转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单柱交通标志的消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