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筒辊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5141.7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1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郝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志刚 |
主分类号: | B02C15/06 | 分类号: | B02C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7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筒辊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粉碎设备,具体是一种悬臂式的卧式筒辊磨机。
背景技术
2007年1月24日公告的“200410046763.6”号专利文献记载了一种端置多辊式磨机。该磨机有磨筒和磨筒驱动机构,磨筒的两端有端盖,磨筒的端侧有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磨筒内有磨辊,磨辊与辊轴的一端连接,辊轴的外段伸出端盖,与支座连接,支座外侧或内侧的辊轴轴段上设有作用于该辊轴上磨辊的加压机构,磨筒内至少设有两个沿磨筒圆周方向分布的磨辊,设有约束磨筒圆周方向的支承系统。该磨机由于设有约束磨筒圆周方向的支承系统,因此,可有效地阻止磨筒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径向跳动或振动,减少噪音,使磨筒运行稳定。该磨机存在的不足是:1)由于筒体上下部或下部设有支承件,而该支承件承压表面的直径大,因此只适宜于较低转速的作业;2)由于在筒体的圆周方向设有支承件,而且筒体圆周方向支撑件直径大,因此,结构较为复杂,不仅支承件的制作存在难度,增加制造成本,而且难以密封,容易产生故障;3)在通过加压机构调节磨辊辊面与磨筒磨面之间的间隙时(即调节物料的研磨压力时),由于磨辊是直接以支座为圆心摆转来实现间隙调节的,因此,在调节磨辊与磨筒磨面的间隙时,磨辊的辊面相对于磨筒磨面的位移不是等距离的位移,磨辊辊面离支座远点的间隙较大,离支座近点的间隙较小,不能均匀调节磨合面间隙,即对物料的研磨压力不均匀,磨合面间隙小的部位则研磨压力大,磨合面间隙大的部位则研磨压力小,研磨压力不均匀将影响研磨作业。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端置多辊式磨机结构复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筒辊磨机,该卧式筒辊磨机不仅简化了结构,减少制造成本,而且通过简化结构使磨筒能以较高的转速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是,所述卧式筒辊磨机的磨辊辊面与磨筒磨面的磨合面间隙可实现均匀调节,使处于磨合面的物料研磨压力相同。
本实用新型卧式筒辊磨机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图2,有磨筒1和磨筒驱动机构,磨筒的一端有端盖2,磨筒另一端为与磨筒固定为一体的端壁3,端壁3连接驱动轴4,驱动轴4上设有约束磨筒的支承座5,即如图所示,支承座5即稳定约束呈悬臂状态的磨筒1,磨筒内至少设有两个沿磨筒圆周方向分布的磨辊6,磨辊的辊面与磨筒1的磨面构成磨合面,每一磨辊6连接于对应的辊轴7上,磨辊6可产生转动,辊轴7的一端伸出端盖2,并与相对应的支座8连接,辊轴7伸出端盖2的外段上设有用于调节物料研磨压力的加压机构9,磨筒的端侧设有进料装置10、出料装置11,磨筒内设有将研磨物料推向出料装置的推料装置15。驱动机构运行时,驱动轴4驱动磨筒转动,磨辊6随之自转,对进入磨合面的物料实现粉碎及研磨,推料装置15将研磨物料推向出料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支座8与对应的辊轴7之间设有可均匀调节磨合面间隙的调节机构12,参见图3,当加压机构9作用于辊轴7时,由于调节机构12的作用,磨辊辊面即相对于磨筒1的磨面作等距离位移,即磨辊辊面的所有部位与磨筒磨面的间隙均相同,使处于磨合面的物料研磨压力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1、与背景技术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磨筒的圆周上没有设置支承件,而是由设在驱动轴上的支承座并通过驱动轴来实现对磨筒的支承和约束,因此,磨筒可允许有较高的转速运行,而且可减少磨筒运行时的跳动,使运行更加平稳,所述的两种技术特点,均提高生产效率,产量更大,功耗更低,使物料研磨的细度更高。
2、与背景技术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磨筒的圆周上没有设置支承件,即简化了结构,因此,结构更简单,降低了设备制造难度和减少制造成本,密封更简单和可靠性更高,从而减少了设备运行的故障因素,维护更简便。
3、由于本实用新型磨筒的圆周上没有设置支承件,即简化了结构,与背景技术比,避免了磨筒与支承系统之间的摩擦及磨损,因此,功率消耗减少。
4、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支座8与对应的辊轴7之间设有可均匀调节磨合面间隙的调节机构12,在通过加压机构9调节磨合面的间隙时(即调节物料研磨压力时),磨辊辊面可相对于磨筒1的磨面作等距离位移,使磨辊辊面所有部位与磨筒磨面的间隙均相同,克服了背景技术中磨辊辊面离支座远点的间隙较大、离支座近点的间隙较小的不足,因此,本实用新型磨辊辊面与磨筒磨面的磨合面间隙可实行均匀调节,使处于磨合面的物料研磨压力均相同,从而物料粉碎研磨的粒度更细和更趋均匀,超细粉磨的能力更强,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志刚,未经郝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51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