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储冰槽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4090.6 | 申请日: | 200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4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郭茂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茂和 |
主分类号: | F25C1/22 | 分类号: | F25C1/2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储冰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冰槽,尤指一种可增加储冰槽的结构强度,并同时达到易于搬运、组装及拆卸功效的组合式储冰槽。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储冰槽,包含具有卤水盘管的槽体,而该槽体由多数板体焊接固定而成,而卤水盘管固设于槽体中;可于槽体中注入工作流液,并将卤水注入于卤水盘管,藉以利用卤水盘管内的卤水配合工作流液进行储冰或融冰的动作,以供冷却系统使用。
虽然上述储冰槽可利用卤水盘管内的卤水配合工作流液作为提供冷却系统所需温度的使用;但是,由于该槽体由多数板体焊接固定而成,且该卤水盘管固设于槽体中,因此,造成该槽体于组装时,必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焊接,而使组装不易进行,且组装时易会因为焊接的动作而发生危险;再者该槽体于组装之后并无法进行拆卸,造成组装后搬运及维修的不易,况且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各板体间的焊接处会被侵蚀,而使工作流液由槽体中产生漏液,导致储冰的状态较不稳定;故,使现有的储冰槽无法符合实际使用时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储冰槽结构,可增加储冰槽的结构强度,并同时达到易于搬运、组装及拆卸的功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储冰槽结构,其包括一容置槽、一制冰单元,该容置槽至少具有一开口,该制冰单元设置于该容置槽中,且该制冰单元具有设于容置槽二侧的输入管及输出管,该输入管及输出管之间连通有盘管组;其特点是:所述储冰槽还包括一承载单元、一外部接管,该容置槽至少由外保温层、内保温层及防水层所构成;该承载单元设置于该容置槽中;所述盘管组设于承载单元上,该外部接管设置于该容置槽的一侧,且与容置槽的内部连通。
其中:所述容置槽至少由二面板、分别连接各面板二侧的侧板、一封闭面板与侧板一端面的底板、及一设于该开口处的盖板所构成,且该面板与侧板之间分别具有一连接板。
所述承载单元由多数设于容置槽中的支撑架、及多数设于各支撑架间且具有凹孔的隔板所构成。
所述外部接管至少由一显示部、及二分别连通该显示部的连通管所构成,且各连通管的一端配合固定组件及垫圈设置于容置槽的一侧,并与容置槽的内部连通。
如此,可增加储冰槽的结构强度,并同时达到易于搬运、组装及拆卸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2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中E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4中F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5中G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H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剖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容置槽1 面板11
侧板12 底板13
盖板14 连接板15
外保温层16 单体161、171
内保温层17 防水层18
固定器19 连接板191
承载单元2 支撑架21
隔板22 凹孔221
制冰单元3 输入管31
输出管32 盘管组33
机械接头34 外部接管4
显示部41 连通管42
固定组件43 垫圈44
工作流液5 卤水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组合式储冰槽结构,由一容置槽1、一承载单元2、一制冰单元3以及一外部接管4所构成。
上述所提的容置槽1至少具有一开口,且该容置槽1至少由二面板11、分别连接各面板11二侧的侧板12、一封闭面板11与侧板12一端面的底板13、及一设于该开口处的盖板14所构成,且该面板11与侧板12之间分别具有一连接板15,而该容置槽1至少由外保温层16、内保温层17及防水层18所构成,该外、内保温层16、17为发泡保温材质,该防水层18为PE材质或为PVC材质。
该承载单元2设置于上述容置槽1中,且该承载单元2由多数设于容置槽1中的支撑架21、及多数设于各支撑架21间且具有凹孔221的隔板22所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茂和,未经郭茂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40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浆输送浓度控制装置
- 下一篇:铜包铝漆包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