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回弹的弯曲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2885.3 | 申请日: | 200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89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元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B21D11/00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美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翠梅 |
地址: | 412000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回弹 弯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曲模,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回弹的弯曲模。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的弯曲模为直壁通孔式的结构,制造简单,但这种弯曲模由于受结构的局限性,在金属U形弯曲件的弯曲成形过程中,这种弯曲模需要配合使用正负回弹补偿的方法以及适当的凸凹模间隙来减少弯曲回弹,其弯曲成形后的弯曲件回弹大,且回弹难以控制,形状和尺寸不稳定、精度低,表面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控制回弹的弯曲模,用以解决弯曲件弯曲成形后的回弹问题,提高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改善表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弯曲模是由凹、凸模组成,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凹模内壁上沿型面设有与凸模圆角半径相对应的托料R构件;所述的托料R构件由曲线组成,R值由公式:R=r+t+e得出,其中:r-弯曲件弯曲半径,t-弯曲件平均料厚,e-弯曲部位的变薄量。
为进一步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凹模间隙为:Z=tmax+(0.1~0.2)t,其中:tmax-弯曲件料厚最大值,t-弯曲件平均料厚,Z-间隙。
由于托料R构件采用圆弧或曲线接近弯曲件弯曲圆弧部位,使圆角部位的材料实现了校正弯曲,从而可靠、准确地控制弯曲件弯曲成形后的回弹,提高了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降低了凸凹模间隙对回弹及表面质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模,2-顶板,3-凹模。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弯曲模是由凸模1,凹模3组成,在凹模3内壁上沿型面设有与凸模1圆角半径相对应的托料R构件,其托料R构件由曲线或圆弧组成,也可由两段曲线或两段圆弧组成,R值由公式:R=r+t+e得出,其中:r-弯曲件弯曲半径,t-弯曲件平均料厚,e-弯曲部位的变薄量。通过相对弯曲半径r/t可确定e。以弯曲件弯曲半径的圆心为基准,分别沿纵向或横向偏移一个变薄量e,其横向位置在托料R构件与弯曲件侧面外壁的切点上,纵向位置在托料R构件与弯曲件底面外壁的切点上。其形状和尺寸接近弯曲件弯曲圆弧部位的变薄状况,使圆角部位的材料有足够的变形量而满足校正弯曲的需要。在凹模3内的顶板2将坯料顶住。
带托料R构件的凸、凹模1、3间隙为:Z=tmax+(0.1~0.2)t,其中:tmax-弯曲件料厚最大值,t-弯曲件平均料厚。这种较大的凸凹模间隙,有效地改善现有弯曲件的表面质量,避免了传统的凸凹模间隙过大引起回弹、过小使弯曲件壁厚减薄、表面划伤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元,未经李文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8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