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陵墓防氧化发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2656.1 | 申请日: | 200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1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曾美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美涵 |
主分类号: | E04H13/00 | 分类号: | E04H1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郭立中 |
地址: | 415519***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陵墓 氧化 发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陵墓的发掘装置。
背景技术
古代的陵墓中储存了大量的文物和宝藏,在地下的高压无氧环境中,一般都完好无损。按照现在的发掘方式发掘后,有些文物如书画、丝织品、古尸等容易被氧化,给文物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陵墓发掘容易造成文物氧化的问题,而提供陵墓防氧化的发掘装置,使文物能够保存完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2-4节密封、耐压、透明或不透明的房子构成,房子之间开有密封门,每节房子均接有照明线路以及惰性气体排入管道和室内空气排出管道,靠近陵墓口处的房子周围与陵墓口进行密封连通,靠近陵墓口的那节房子除设有惰性气体排入管道和室内空气排出管道外,还设有供呼吸用的氧气输入管道和二氧化碳排出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惰性气体排入管道将惰性气体引入密封房间内,并通过室内空气排出管道将房间的原有氧气排出,使室内成为一个无氧环境,在该无氧环境下,再进行文物的整理和保藏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由2-4节密封、耐压、透明或不透明的房子1构成,每节房子均由工程塑料或玻璃钢制成。房子之间开有密封门2,每节房子均接有照明线路3以及惰性气体排入管道4和室内空气排出管道5,靠近陵墓口6处的房子周围与陵墓口进行密封连通,靠近陵墓口的那节房子除设有惰性气体排入管道4和室内空气排出管道5外,还设有供呼吸用的氧气输入管道7和二氧化碳排出管道8。
发掘人进入房子1后,通过氧气输入管道7和二氧化碳排出管道8进行呼吸和排气。并把外面的惰性气体压入房间,从而将房间内的含氧空气置换掉,为了置换迅速,每节房子均可设有塑料内胆9,通过给塑料内胆充气膨胀后将空气挤出去。或者是将每节房子内设置压缩空气用的伸缩式压缩内胆10甚至将整个房子设计为伸缩式的房间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
发掘时,可用电钻在陵墓口钻一个眼,考察洞内的压力情况,如果洞内压力过大,就让洞眼放一下气,放出的气可用容气袋储存。当洞内洞外压力持平后,再打开洞门,避免突然打开胀破房子。洞门打开后,可利用本申请人的另一项专利“储物防腐防氧化装置”(专利号:ZL:200620050177.3)作为文物存储箱运进洞内,先将透明存储箱里面的惰性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排掉,再把那些易氧化的文物装入该透明存储箱内,加压到原来洞内的压强状态,这样透明存储箱内的保存环境就与原先洞内的环境一样了。再运出来,每打开一个门就把先前的门封上,走出最后一道门后,由于进入了氧气,人再进入时需重新充入惰性气体,如此循环往复。
对于没有洞口的墓葬,可先设计出一个大房子,把它罩住,再进行发掘,发掘过程和原理与上述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美涵,未经曾美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6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