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碾压混凝土缓降垂直运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2626.0 | 申请日: | 2007-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0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恩福;吴军华;卢大文;王杰;周达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 |
主分类号: | E02D15/00 | 分类号: | E02D15/00;E02B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令骅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令骅 |
地址: | 410007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碾压 混凝土 垂直 运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碾压混凝土施工中的垂直运输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45°~90°高陡岸坡的碾压混凝土缓降垂直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碾压混凝土垂直运输大都采用真空溜管和塔机、缆机等装置,其施工工艺成熟,但是以上结构的碾压混凝土垂直运输装置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真空溜管一般只能在42°~55°的坡度范围内工作,对一些高陡岸坡的大坝,采用真空溜管输送碾压混凝土投入大、工期长、安装困难、维护工作量大,运行成本高、质量难保证;二是塔机、缆机吊运混凝土,其施工强度难以满足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真空溜管在高陡岸坡垂直运输碾压混凝土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高陡岸坡的地形条件下,操作简易、成本低、输送能力大、安装快捷、运行维护方便、确保碾压混凝土高质量的新型碾压混凝土缓降垂直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料斗、吊钩、钢丝绳、脚手管排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料斗与数根顺次连接的钢管焊接相连,钢管通过吊钩和钢丝绳固定在脚手管排架上,置于料斗下方的钢管靠近料斗一端设有槽口,和压力装置相连的闸刀嵌套在槽口内,压力装置固定在料斗上。
所述的钢管与钢管之间设有法兰盘和橡胶垫,橡胶垫设在两法兰盘之间,通过螺栓密封连接。
所述的压力装置是气动压力装置或电动压力装置或是液压控制压力装置或是手动控制压力装置。
所述的钢管为6m~12m的标准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是本实用新型主要部件只有料斗、钢管、支撑排架、和气动压力装置相连的闸刀,结构简单;二是成本低;三是安装快捷;四是运行维护方便;五是将气动闸刀嵌套在钢管的预留槽口内,钢管与钢管之间采用法兰盘、橡胶垫和螺栓密封连接,下料时,使骨料将下料口完全覆盖后,提起气动闸刀,并连续不间断供料,能保证钢管内在混凝土骨料输送过程中处于近真空状态,达到控制碾压混凝土在钢管内的输送速度,保证经缓降系统运输后的碾压混凝土高质量的目的;六是解决了45°~90°高陡岸坡的碾压混凝土垂直运输的特大难题;七是高陡岸坡的垂直运输缩短了输送的路程,输送能力大;八是操作简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压力装置和闸刀连接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料斗 2、吊钩 3、钢丝绳 4、脚手管排架 5、钢管 6、槽口 7、压力装置 8、闸刀 9、法兰盘 10、橡胶垫 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料斗1、吊钩2、钢丝绳3、脚手管排架4,其特征是所述的料斗1与数根顺次连接的钢管5焊接相连,钢管5通过吊钩2和钢丝绳3固定在脚手管排架4上,置于料斗1下方的钢管5靠近料斗1一端设有槽口6,和压力装置7相连的闸刀8嵌套在槽口6内,压力装置7固定在料斗1上;所述的钢管5与钢管5之间设有法兰盘9和橡胶垫10,橡胶垫10设在两法兰盘9之间,通过螺栓11密封连接;所述的压力装置7是气动压力装置或电动压力装置或是液压控制压力装置或是手动控制压力装置;所述的钢管5为6m~12m的标准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混凝土骨料由皮带机或自卸汽车输送至料斗1的上方,控制下料点位于料斗1内壁的上方部位,骨料经料斗1内壁反弹后落入下料口,将下料口覆盖并保持在整个缓降系统运行过程中料口必须被混凝土骨料覆盖,当料斗1有一定量混凝土后,启动气动压力装置7,提起嵌套在钢管5预留槽口8内的气动闸刀10,装置开始连续不间断地向下供料,使钢管5内在混凝土骨料输送过程中一直处于真空状态,控制碾压混凝土在钢管5内的输送速度,保证经缓降系统运输后的碾压混凝土高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2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显示器
- 下一篇:硬币包装运输储存量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