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部灌浇式花盆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1445.6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32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韦龙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龙应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6302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 灌浇式 花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花盆,具体是一种底部灌浇式花盆。
背景技术
采用普通花盆来栽培植物时,一般是从花盆顶部进行喷淋灌溉,水分从土质上层渗透到下层,多余水分从花盆底部排出。排出的多余水分是一种资源浪费,携带的泥沙也不利于环境美化。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在花盆底部增加接水盘来蓄装排出的多余水分,但这也无法避免土质中的肥分和多余水分一起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新灌溉方法的底部灌浇式花盆,以达到理想的节水、保墒、保肥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底部灌浇式花盆,包括盆体1、底座2,盆体1装配在底座2上,盆体1的底部侧边设有灌浇口3,灌浇口3的入口裸设于底座2外部。灌浇口3与盆体1构成一个连通器,对花盆中的植物进行灌溉时,只需要向灌浇口3中引入少量水,水即会流向盆体1的底部,在土质中从下往上浸透;因为没有从上往下的喷淋,所以土质中的肥分和泥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失,可以有效的实现节水、保墒和保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灌浇口3为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结构,以方便实施灌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盆体1为四方槽状,其底部一个角或两个角或三个角或四个角上设有灌浇口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盆体1为圆形桶状,其底部圆周上设有至少一个灌浇口3。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
底部灌浇式花盆,包括盆体1、底座2,盆体1装配在底座2上,盆体1为四方槽状,其底部的四个角上设有灌浇口3,灌浇口3与盆体1构成一个连通器;灌浇口3为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结构,灌浇口3的入口裸设于底座2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
底部灌浇式花盆,包括盆体1、底座2,盆体1装配在底座2上,盆体1为圆形桶状,其底部圆周上设有一个灌浇口3,灌浇口3与盆体1构成一个连通器;灌浇口3为开口向上的漏斗状结构,灌浇口3的入口裸设于底座2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水从花盆底部灌浇,在土质中从下往上浸透,因为没有从上往下的喷淋,所以土质中的肥分和泥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失,可以有效的实现节水、保墒和保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龙应,未经韦龙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14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