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电容器引线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58999.0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74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飚;李强;李炳;梅苑;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易利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H01G4/22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23110广东省东莞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电容器 引线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线成型模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陶瓷电容器引线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陶瓷电容器的损耗因子小、谐振频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一般陶瓷电容器在封装之前需要焊接陶瓷电容器的两个引线,而为了焊接方便,又必须在焊接之前将陶瓷电容器的两个引线交叉成型。现在,许多厂家是采用模具来完成陶瓷电容器两个引线的交叉成型,如图1,其模具主要由中心体01、位于中心体01两侧的夹块02构成,利用中心体01顶端的两边成型的倒角与夹块02内侧的斜面配合,将陶瓷电容器的两个引线强行压制成交叉形状。这种结构的模具存在的缺陷是,要准确地加工中心体01的倒角和夹块02的斜面,模具的制造成本高、加工麻烦,而且因为模具是倒角直接与陶瓷电容器的引线接触,受力大、很容易被磨损,使用寿命不长;另外,当要求陶瓷电容器两个引线的交叉角度不同时,需要更换新的模具,使用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陶瓷电容器引线成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中心体、位于中心体两侧的夹块,中心体与夹块之间设置有容置区,中心体顶部的端面与其两边的侧面成直角,夹块向中心体延伸有凸块,凸块的内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直角。
所述的夹块的内侧面与凸块的底面成直角。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中心体、位于中心体两侧的夹块,中心体与夹块之间设置有容置区,中心体顶部的端面与其两边的侧面成直角,夹块向中心体延伸有凸块,凸块的内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直角,与传统的陶瓷电容器引线成型模具相比,这种结构的成型模具不用加工中心体顶端两边的倒角和夹块内侧的斜面,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凸块内侧成型的直角向内压而使引线交叉成型,引线的受力点比传统成型模具的位置要前移了,所以更容易将陶瓷电容器的引线交叉成型,也增加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当陶瓷电容器两个引线的交叉角度要求不同时,可以通过调节中心体与夹块的距离而满足需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引线交叉成型模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2、3所示,陶瓷电容器引线成型模具,它包括中心体1、位于中心体1两侧的夹块2,中心体1与夹块2之间设置有容置区3,容置区3用于放置陶瓷电容器的引线,中心体1顶部的端面与其两边的侧面成直角,夹块2向中心体1延伸有凸块4,凸块4的内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直角,夹块2的内侧面与凸块4的底面成直角,位于中心体1左侧的夹块2成倒“L”型,右侧的另一个夹块2的形状与左侧的夹块2对称。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陶瓷电容器的两个引线按照对应的位置放到容置区3中,然后用人工手动或机械自动的方式推动两个夹块2夹住中心体1,使陶瓷电容器的两个引线交叉成型,再把两个夹块2打开,取出引线,即完成陶瓷电容器的两个引线交叉成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易利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易利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89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电子厨房秤
- 下一篇:一种携带物品防遗忘提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