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封闭式电磁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8370.6 | 申请日: | 200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8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世斌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7/06;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雅平 |
地址: | 473416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特别是一种炉体为全封闭式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炉的结构如图1所示,电磁炉是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原理,它利用高频的电流通过环形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磁力线,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导磁锅体(如:铁质锅)的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一种交变电流,家用电磁炉使用的是15-30KHz的高频电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锅内食物。所以,电磁炉有以下特点:安全、节能、卫生、无明火、无烟、无尘、无残渣废气。
但现有电磁炉也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一、设置有散热风扇和开有进出风口。现有的电磁炉都具有散热风扇,相应地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风扇对炉内的部件进行散热,而其本身又是传动件,会损坏,而其一旦损坏,炉内温度将极速上升,很快就会使炉子本身温度过高而关机或烧坏。由于电磁炉主要是在厨房使用的,电磁炉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给了蚊、蝇、蟑螂等进入电磁炉安家提供了方便,而蟑螂一旦进入电磁炉线路板的高压区域,极易引起电线路的短路,烧坏电线路及其电子元器件。同时,厨房的水气、油烟等也会被电磁炉的散热风扇吸入机内,吸附在电路板及电子元器件上,对电路板的绝缘强度及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及整机的性能及寿命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热效率无法提升。热效率一般只能达到84-86%,热效率极限只能达到90%,无法再进一步提升。其损耗主要在四个方面:1、功率器件损耗(如:IGBT功率管、整流桥、滤波电感等);2、电流流过线圈盘、电源线而产生的铜损;3、电磁炉面板的铁损,由于电磁炉的微晶(陶瓷)面板的材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其纵向(上下)传热极好,而锅具的底部直接与电磁炉的面板接触,这样,锅具的一部份热量通过电磁炉的面板向下传递,形成无用的铁损;4、散热风扇及其它电子元器件发热而产生的损耗。以上四个方面损耗所形成热量,被散热风扇向外吹散出去,这样就限制了热效率的提升。
三、不能连续小功率加热。现市面上的电磁炉(以2000W为例)其最小连续加热功率也有800W。若要再减小其功率,就采用间断加热(即加热几秒钟,停止加热几秒钟),这样虽然实现了总功率的减小,但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效果,当加热时,锅内迅速沸腾,停止加热时,锅内马上就停止沸腾同时又向外散热,不能维持锅内连续沸腾状态。同时,当水少到一定程度时(例如自动煮饭,在保温时),在加热热的极短时间内,就很有可能将锅内(锅底)的食物烧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散热风扇和进出风口的全封闭式电磁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封闭式电磁炉,包括炉体、微晶面板、塑料面壳、线圈盘、功率器件和电路板,所述炉体为封闭结构,所述电磁炉还包括功率器件蓄热箱和线圈导热箱,所述功率器件蓄热箱设置在炉体内的下部,所述功率器件贴在功率器件蓄热箱外壁上,所述线圈导热箱设置在微晶面板下方,所述线圈盘装在线圈导热箱内,所述线圈导热箱内填充有导热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线圈导热箱的底部为向内凹陷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包括高频振荡电路和变容电路,所述高频振荡电路由电感L2、电容C4和功率器件IGBT组成,所述变容电路由电容(C4、C5、C6)、继电器(KZ1、KZ2)、二极管(D3、D4)、三极管(Q1、Q2)、电阻(R9、R10)和芯片(IC1)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线圈盘产生的的铜损热量通过线圈导热箱收集起来后经微晶面板重新回传给锅具,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热效率。且炉体是封闭式的,没有散热风扇和进出风口,因此不会有蟑螂、蚊虫等进入炉体内部,也不会有油烟进入炉体内部,保证了炉体内部的清洁,使得炉体内部的电路不会由于异物造成短路烧损。同时,在电路部分增加了变容调频,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连续小功率加热。本实用新型取消了散热风扇,没有了风扇及风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磁炉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封闭式电磁炉,其组件包括:炉体1、微晶面板2、塑料面壳3、线圈盘4、功率器件5、功率器件蓄热箱6、线圈导热箱7和电路板。另外还有主控电路板、控制面板(显示板)、电源线等。功率器件蓄热箱6设置在炉体1内的下部,功率器件5贴在功率器件蓄热箱外壁上,线圈导热箱7设置在微晶面板2下方,线圈盘4装在线圈导热箱内,线圈导热箱7内还填充有导热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世斌,未经徐世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83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