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合并耳机的信息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8323.1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09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锡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锡阳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B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并 耳机 信息 终端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信息终端,具体涉及一种合并耳机的信息终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信息终端指可以利用耳机传播语音的设备,包括移动电话机、固定电话机、多媒体计算机、电视机或便携音像播放机等。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包括蓝牙耳机,免除了连接导线的束缚,且由于可以降低移动电话通话过程中电磁辐射对大脑的不良影响、使用免持式通话解放双手及逐步增加使用的3G可视通话等原因,逐步成为移动电话的常用配件。但现有的无线耳机为独立设计,耳机及其充电器等增加了用户随身携带的独立物件数量,不便携带。耳机电池需独立充电,大容量耳机电池可延长充电时间间隔,但体积大不利于耳机轻便设计,小容量需频繁充电。在待机时,无线通信(蓝牙)会耗费耳机和移动电话等信息终端的电量,而且增加了传播蓝牙病毒和泄漏信息的风险。以上种种缺点,已成为无线耳机进一步普及的障碍。把无线耳机并入移动电话等信息终端中是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很好思路。但在现有技术方案中,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申请(专利)号02268355.0公开了一种内置无线耳机子母型移动手机,它包括无线耳机和移动手机,在移动手机的上端设有耳机仓,耳机仓上端的机壳呈U形开口,在移动手机原电路板中间,从U形开口的底端至移动手机的下端设有话筒仓,触点式插入充电插座设置在耳机部背部上端通过插头与手机相联,卡锁簧片、弓形弹簧分别与手机机壳固定连接,在卡锁簧片上设有卡锁按钮,卡锁挂钩与卡锁簧片钩合,耳机插入耳机仓内时,耳机上设置的无线电路断路,话筒与听筒并入手机电路;当无线耳机和移动手机分开时,话筒和听筒与耳机中的无线电路接通。该实用新型的耳机仓从移动手机的上端开口,贯穿移动手机原电路板中间,至移动手机的下端,不利于移动手机电路板和电池的设计和放置;也使得无线耳机的长度和移动手机相近,不利于进一步缩小耳机体积。耳机充电插座是现有无线耳机的通用技术特征,在该实用新型中阐述了利用触点式插入充电插座对耳机上设置的无线电路断路,及使得话筒与听筒并入手机电路的用途。但该实用新型未涉及利用手机电能对耳机补给充电的必要技术特征,例如充电控制电路,也没有涉及利用手机电能对耳机补给充电可进一步缩小耳机电池体积和避免人工额外充电的有益效果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即使其它一些技术方案,也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影响了它的实用性,例如:1、耳机体积偏大,对合并耳机的主机电路板和电池设计影响很大,不利于一直追求携带轻便的移动电话等信息终端的设计;2、在顾及与移动电话等主机合并设计时,耳机外形不符合入耳佩戴的人体工程学,不利于稳固佩戴,外形也不美观;3、操作复杂麻烦,无线耳机在取出和合并时需额外操作按键开关等;4、无线耳机上众多的接口和开关,非常不利于无线耳机进一步缩小体积。5、无线耳机与移动电话间的接口端子较多,机械结构复杂,在稳定可靠连接与方便插拔间难以两全其美。6、没有直接限定利用移动电话等主机电池对无线耳机电池进行补给充电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并耳机的信息终端,实现:1、在外观构造方面,简化无线耳机构造,进一步缩小体积,与移动电话等信息终端整体配合,能实现轻薄设计,外形简洁美观;2、在通话操作方面,拔出无线耳机即可自动开启短距离无线通信(蓝牙)和进入通话状态,插入无线耳机即可自动关闭短距离无线通信(蓝牙)和终止通话,不需额外操作按键开关,另外在插入无线耳机状态,和操作普通移动电话一样,经手动按键或程序控制,同样可以开启关闭短距离无线通信(蓝牙)及接听挂断电话;3、在佩戴方面,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入耳固定方式,重量轻,简便稳固;4、在携带方面,一体化小体积设计,不须另外独立携带的耳机及其充电器;5、在成本方面,消除机械按键和联动开关,减少接线端子,结构简单,降低成本;6、在供电方面,避免短距离无线通信待机耗电,不需人工额外给耳机电池充电,不用担心无线耳机电量不足;7、在安全方面,降低传播蓝牙病毒和泄漏信息的风险;8、在环保方面,实现免持式通话,减少移动电话通话过程中对大脑的电磁辐射;9、在耐用方面,减少活动元件,构造简单更耐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锡阳,未经陈锡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83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