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视频灯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4666.0 | 申请日: | 200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0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樊邦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00 | 分类号: | F21S4/00;F21S10/06;F21V21/002;F21V23/00;H05B37/00;F21W1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728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灯具,特别涉及一种视频灯带。
背景技术
所谓原始的灯带又称跑马灯,即是将多个发光单元安装在同一线带上,线带中包含有多条独立的导线,其中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通过信号线传输控制信号控制同一线带上各个发光单元的闪烁使整条灯带产生追逐、回旋等灯光效果,其主要运用于勾勒建筑物外形或其他相关的场合。视频灯带在原始的灯带上改进产品,其在每一发光单元中安装包含红绿蓝三基色的发光体,每一发光单元相当于阴极射线显示屏上一个像素点,通过控制红绿蓝发光体的发光强度可以使每一发光单元发出所有可见的彩色光。与原始的灯带相比,视频灯带不仅在色彩和闪烁效果上有更丰富的表现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将多条视频灯带组合在一起,通过一个总控制器所有的发光单元的方式组成显示屏,如电脑显示频般显示图像和动画。
现有视频灯带的发光单元与线带连接的结构可参考图1,上盖01和下盖05组成所述发光单元的外壳,上盖01和下盖05之间设置有灯板04,灯板04上设置有控制芯片和集成电路;发光体03安装在灯板04上,发光体03可以是一颗能同时发出红绿蓝三基色的发光元件或由三颗分别发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发光元件组成;线带02内的导线021分别焊接到灯板04相应的接线点041上。由于导线021与灯板04上的接线点041是通过焊接的方式点连接的,其操作工艺比较复杂难以量产,此外灯板04在测试或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也不甚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线与灯板连接工艺简单,适合于量产,易于拆换的视频灯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一种视频灯带,包括线带和安装在线带上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
底座,其底部伸出有多个触片;
后盖,安装在底座底部;
灯板,安装在底座内,灯板上安装有发光体、控制发光体的控制芯片和控制电路及与所述触片电接触的引脚;
所述线带穿过底座底部并被后盖压紧在底座底部,底座底部的多个触片刺穿线带的绝缘皮与其内的多根导线电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底座伸出有触片,该刺穿线带的绝缘皮与其导线电接触,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触片电接触的引脚。与现有技术中导线直接与灯板上直接焊接的技术方案相比,无论其结构部件或装配工艺都更方便于快速批量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在组装调试或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灯板或底座有不良问题,还可以方便更换,产品更易于维护。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改进:
所述触片与线带接触的一端开有“V”形开口,该“V”形开口刺穿线带绝缘皮后卡在其导线两侧;所述触片与灯板的引脚接触的一端设置一弹性夹,所述引脚插入该弹性夹中,这种电连接结构简单、可靠,有利于批量生产。
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与线带外形相配的线槽,所述线带压入该线槽中,这样就可以使得线带在装配过程中,能准确快速定位,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移位,产品性能更可靠。
相邻两触片在线带的长度方向上间错分布,这样更有效的避免相邻两触片在组装或使用过程中发生电接触短路,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装配速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4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记录介质、用于混合音频数据的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成像设备、设置方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