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变压器线圈绕线机上料顶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3959.7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7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钟玉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玉麟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创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建华 |
地址: | 529000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变压器 线圈 绕线机上料顶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机的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电子变压器线圈绕线机上料顶紧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变压器线圈的绕线工序是一个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工序,而且通常一台绕线机有数个上料主轴同时工作,由于现有的绕线机一般没有配备专门用来安装和拆卸工件的装置,所以这种工件的安装和拆卸工作均由人手完成,为了准确定位工件的轴向位置,通常要用手对工件施加一定的轴向推力,经过长期实践我们发现,经人手接触的工件时很难避免被杂质或汗水等所污染,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而且靠人手逐个推送工件,耗时较长,生产效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绕线线圈质量的电子变压器线圈绕线机上料顶紧装置。
一种电子变压器线圈绕线机上料顶紧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前端凸设有顶杆,顶板尾端与直线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相连。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前端设有安装孔,所述顶杆嵌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内沿轴向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自由端与所述顶杆尾端相连,所述顶杆可滑动固定在安装孔内。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杆尾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内壁相配合的可防止完全脱出的反钩。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和传动装置固定在自动上料机构上,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托板,所述托板由横向传动装置和纵向传动装置带动并相对绕线机实现前后和上下运动。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装置为汽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时可将其安装在电子变压器线圈绕线机的上料主轴前方,待工件套装在上料主轴上后,启动传动装置而用顶板将各工件顶到位,这种顶紧装置可保证各个工件精确定位,而且避免因人手推动工件所造成的工件污染和损坏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图2所示,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绕线机上料顶紧装置,包括顶板1,所述顶板1前端凸设有顶杆3,顶板1尾端与直线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2相连,所述传动装置2为汽缸,可带动所述顶板1实现前后往复运动。使用时可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绕线机的上料主轴前方,待工件套装在上料主轴上后,启动传动装置2而用顶板将各工件顶到位,这种顶紧装置可保证各个工件精确定位,而且避免因人手推动工件所造成的工件污染和损坏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顶板1前端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工件结构而做相应变化,例如安装多个凸出设置的顶杆3。当在顶板1前端凸设有顶杆3时,不但顶杆3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定,而且工件的受力点也可通过顶杆相配合设定。
参照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顶杆3的设置方式也可有多种,例如在顶板1前端设有安装孔11,而顶杆3嵌装在该安装孔11内。
在上述安装孔11内沿轴向还可以安装弹性体4,并将该弹性体4的自由端与顶杆3尾端相连,其中弹性体4可以选用普通弹簧、塔形弹簧或弹片等,当顶杆3随顶板1前行接触到工件后,由于弹性体4的作用,顶杆3可在安装孔11内滑动,所以使顶杆3对工件的压力得到缓冲,从而可保证各工件均匀受力。
为防止顶杆3从安装孔11内脱出,在顶杆3的尾端可设有反钩31,该反钩31的外壁与安装孔11的内壁相配合。
上述顶板1和传动装置2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固定在自动上料机构上,该上料机构包括托板5,该托板5由横向汽缸传动装置6和纵向汽缸传动装置7带动并相对绕线机实现前后和上下运动。当将顶板和其传动装置固定在上料机构上时,配合可前后和上下运动的工件托板,更节省了上料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当传动装置采用汽缸时,由于很多生产厂家都配有压缩空气设备,所以容易实现旧绕线机的改进,而且汽缸使用较安全,传动速度均匀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玉麟,未经钟玉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39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辊轴堆焊的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三缸无波动往复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