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三点式折叠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53585.9 | 申请日: | 200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9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华 |
| 主分类号: | F16B7/00 | 分类号: | F16B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新杰 |
| 地址: | 511400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三点式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可调三点式折叠器涉及一种折叠产品上常用的一种折叠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刚性杆件上使用的折叠器。
技术领域:
现有的需要折叠的产品,包括折叠自行车,折叠帐蓬、建筑用的支架,健身器材等产品,通常是在产品相邻杆件的折叠处,设置一折叠器,常用的折叠器是用一偏心手柄带动一组螺钉、螺母来完成其打开、闭合动作,这种传统的装置太陈旧,外形繁乱,影响产品的外观。
发明内容:
为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方便,连接刚性好,外形美观的折叠器。它通过对储物箱或行李箱常用锁紧结构的改进,使其可以在刚性结构的折叠产品上应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它是由上连接块、下连接块、手柄、锁紧扣组成,上、下连接块一端用铰轴连接,另一端用锁紧扣扣合,手柄用铰轴固定在其中一个连接块上,锁紧扣一端固定在手柄上,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块扣合,手柄与连接块的固定铰点、手柄与锁紧扣的连接点以及锁紧扣与连接块的扣合点形成三点锁紧机构,其中手柄与锁紧扣的连接点以及锁紧扣与连接块的扣合点位于手柄与连接块固定铰点的左侧、邻近产品折叠杆件的位置,其特征是锁紧扣与连接块之间的扣合间隙可以调整。通过调整连接扣与连接块之间的扣合间隙,不仅可消除折叠器零部件加工误差引起的扣合不紧的问题,还保证了锁紧扣与连接块之间可靠地扣合。上连接块、下连接块的上下端分别与产品两相邻杆件固定,当折叠产品折叠时,上、下连接块折合在一起,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锁紧扣与连接块上的扣位扣合,继续转动手柄,转动到一定方向后,锁紧扣便产生一定的锁紧力,三点处于锁紧状态,而手柄此时保持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当需要将折叠产品打开时,将手柄向相反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当转动力大于锁紧扣的锁紧力时。锁紧扣与连接块上的扣位松开,继续转动手柄带动锁紧扣与连接块上的扣位脱离,使上、下连接块分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连接块也称为前、后连接块。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连接块端部设有支承座,手柄用铰轴固定在支承座上,手柄上设有腰形孔,锁紧扣通过转轴固定在腰形孔内,转轴上设有将转轴沿腰形孔长度方向移动定位用的定位螺丝,定位螺丝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手柄上。通过调整连接扣在手柄腰形孔中的位置,调整连接扣与连接块之间的扣合间隙,消除折叠器零部件加工误差引起的扣合不紧的问题,还保证了连接扣与连接块之间可靠地扣合。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连接块端部设有支承座,手柄用铰轴固定在支承座上,锁紧扣通过转轴固定在手柄上,在锁紧扣与连接块的扣合处设有调节螺钉,调节螺钉固定在锁紧扣上或者固定在连接块的扣合处,通过调节螺钉调整连接扣与连接块之间的扣合间隙,消除折叠器零部件加工误差引起的扣合不紧的问题,还保证了连接扣与连接块之间可靠地扣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扣位为楔形或钩状扣位,锁紧扣与连接块上的楔形或钩状扣位扣合。
实用新型本其中一个连接块端部设有支承座,手柄用铰轴固定在支承座上,锁紧扣分成扣体和扣座两部分,扣体和扣座之间通过双向螺母或双向螺杆连接,扣座通过转轴固定在手柄上,扣体与另一个连接块扣合,通过调节双向螺母或双向螺杆调整锁紧扣与连接块之间的扣合间隙,消除折叠器零部件加工误差引起的扣合不紧的问题,还可以保证了连接扣与连接块之间可靠地扣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储物箱或行李箱常用锁紧结构的改进,改进手柄与锁紧扣的安装结构或增设调节螺钉等,消除折叠器零部件加工误差引起的扣合不紧的问题,还可以保证了连接扣与连接块之间可靠地扣合,使其可以在刚性结构的折叠产品上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锁紧扣与手柄安装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华,未经周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35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