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入微导丝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2437.5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5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韦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普利斯精密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37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微导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临床上使用的导引器械,进一步说的是一种尖端软头介入导管后不易打折弯曲的一种介入微导丝,其应用于人体血管或脏器组织的诊断、治疗。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临床上使用的导丝一般是由软线、绕丝组成,其前端必须是柔软的,在不带安全丝的导丝制造中,通常把软线前端约5~6cm或更长圆磨成相应细小度,再把最远端约2cm长的地方处理更细来制造导丝的柔远的前端,由于中间还有一段约4cm的圆细蕊,在临床使用中,当导丝推入进人体组织时容易打折或折断,影响临床上的正常操作,并容易损伤人体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结构简单、柔软前端抗打结或折断的一种介入微导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介入微导丝,其包括有蕊丝和绕线套组成,所述蕊丝插装在绕线套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蕊丝前端细条部分由多个细条段组成,各细条段沿蕊丝向前延伸方向依次变薄;
如上所述的一种介入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条段采用直接磨削加工出的扁平形状;
如上所述的一种介入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条段有三段,位于最前端的细条段为直接磨削扁平厚度为0.08mm,最后段的细条段厚度为0.2mm,中间段的细条段厚度为0.12mm;
如上所述的一种介入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套是由叠置排列的螺旋状绕丝形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介入微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套前端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绕线套前端为J形,由于蕊丝插装在绕线套内,蕊丝前端也弯曲成J形,这样便于蕊丝更容易进入血管和脏器组织,以便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2、由于前端三个细条段采用直接磨成扁平形状并依次变薄,无须让蕊丝上所有细条段均磨得较细而抗弯能力下降,除去蕊丝最前端的细条段外,其余的细条段的厚度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为蕊丝进入人体组织提供了更合适的抗弯曲作用,能达到抗打结或折断,使得蕊丝能更顺应性的介入人体,避免对人体的伤害,结构简单,实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蕊丝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蕊丝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蕊丝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蕊丝和绕线套组装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绕丝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介入微导丝,其包括有蕊丝1和绕线套2组成,所述蕊丝1插装在绕线套2内,所述的蕊丝1前端细条部分由多个细条段11组成,各细条段11沿蕊丝1向前延伸方向依次变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细条段11有三个,其分别为a段、b段和c段,三段总长约为5cm,a段、b段和c段均采用直接磨加工出的扁平形状,位于最前端的a段为直接磨削扁平厚度为0.08mm,其宽为0.4mm,其长约为16mm;最后段的c段厚度为0.2mm,中间b段厚度为0.12mm。其中,厚度为0.12mm的b段长度约为20mm。
由于a段、b段和c段三个细条段采用直接磨成扁平形状并依次变薄,无须让蕊丝1上所有细条段11均磨得较细,除去蕊丝最前端的a段外,b段和c段的厚度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为蕊丝1进入人体组织提供了更合适的抗弯曲作用,能达到抗打结或折断,使得蕊丝1能更顺应性的介入人体,避免对人体的伤害,结构简单,实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绕线套2是由叠置排列的螺旋状绕丝形成,其前端弯曲为J形,该弯曲绕弯半径约为3mm,由于蕊丝1插装在绕线套2内,蕊丝1前端也弯曲成J形,这样便于蕊丝1更容易进入血管和脏器组织,以便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普利斯精密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普利斯精密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24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