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扭麻花线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2051.4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4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罗泽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泽熙 |
主分类号: | H01F41/04 | 分类号: | H01F41/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12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麻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扭线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动扭麻花线机。
背景技术:
人们在制作电磁线圈的过程中,需要将多股导线同时穿过磁环内,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大多是用手工的方法,将多股线扭成麻花状,再穿过孔径较小的磁环的孔径内,再制作成电磁线圈,这样,操作起来相当地麻烦,效率也非常地低下,为此,第200320118882.9号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自动扭麻花机”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采用机械的方法将多股线的一段扭成麻花状后用切刀切断,再送线、扭线、切线,依次类推,比之人工的方法确实有了实质的进步,但是,经过实践和分析,认为该技术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效率低:该技术每一个循环只能形成一个麻花状的切断的麻花线段,二是现实中,又需要一段多股线中有几个麻花段,连续制作3个电线相连的电磁线圈,还要将切断的导线逐一焊接上,而每一段麻花段都切断就为后续的产品加工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在一次扭线中将多股线扭出两个麻花状的麻花线的自动扭麻花线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自动扭麻花线机,包括机架、送线机构、扭线机构、切线机构、拉线机构、控制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线机构是: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架上,并通过马达带动其转动,在转轴的轴线上设置有穿线用的通孔,在转轴的两端设置有可与转轴同步旋转的夹线装置,通过设置在夹线装置外侧的汽缸控制夹线装置的打开或夹紧,在转轴轴线的两端部以外的一定距离处分别设置有压线机构,压线机构通过安装在支架上的液压汽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动,活塞杆外端部与其下部的垫板配合控制压线机构的打开或压紧,自动扭麻花线机上的拉线、切线、扭线动作由控制装置按已编程序动作。
上述的夹线装置是:在转轴的两端部分别向内开设有夹线装置的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向转轴的径向开设有顶杆和弹簧导杆的通过孔,与长方形框架相连的顶杆从所述的顶杆通过孔穿出后,弹簧导杆穿上弹簧后旋入长方形框架的螺纹孔内,在安装槽内留有与转轴相连的凸块,在凸块的下壁和长方形框架内壁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橡胶垫片,在转轴的两端部设置有端盖,在弹簧的作用下,长方形框架上移,凸块下壁的橡胶垫片与长方形框架内壁底部的橡胶垫片相互压紧。
上述的送线机构为:在线筒上部的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转向轮和撑线勾。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自动化程度好:本实用新型控制精度高,一次送料后,可全部由设备自动完成整个线轴上的扭线及切断工作。
2、工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由于一个工作循环采用四点夹线、压线,可扭制两处麻花线,比现有机械提高效率三倍以上。
3、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制造出将任意根线分为一组的任意组形式的自动扭麻花线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3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3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3中的顶杆、长方形框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线机构1、2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送线机构12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省缺送线机构12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自动扭麻花线机,包括机架6、送线机构12、扭线机构3、切线机构4、拉线机构7、控制装置1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线机构3是:转轴310、340通过轴承320固定在支架630上,并通过马达9、皮带10和皮带轮330带动其转动,在转轴310、340的轴线上设置有穿线用的通孔311、341,在转轴310、340的两端设置有可与转轴310、340同步旋转的夹线装置350,通过设置在夹线装置350外侧的液压缸或汽缸13控制夹线装置350的打开或夹紧,在转轴310、340轴线的两端部以外的一定距离处分别设置有压线机构1、2,压线机构1、2通过安装在支架620、640上的液压缸或汽缸201、203的活塞杆上下移动,活塞杆外端部与其下部的垫板202、204配合控制压线机构1、2的打开或压紧,自动扭麻花线机上的拉线、切线、扭线动作由控制装置16按已编程序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泽熙,未经罗泽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20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