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1608.2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15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陆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坚伟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510420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定装置,尤其是一种数控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机电仪器机盖外壳在最后封装时,通常采用螺丝封装式的设计,螺丝均匀的分布在机身的背部,或者再加上封条,这样子的设计只能起到单纯的封装固定作用,任何人只需要用专用螺丝刀便能轻松的把螺丝卸下,可随意打开机电仪器外壳,对外壳内部的电路图及设计原理等技术进行抄袭和破解,技术的保密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控锁,不仅能够起到封装固定作用,还具有对机电仪器内部技术保密性能高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通过在机电仪器外壳内设置一种数控锁,包括数码识别器、智能锁和数码输入器,其特征在于数码识别器包括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与智能锁相连接,信号输入端与数码识别器接头相连接,数码输入器通过与数码识别器接头插拔,开启智能锁。
由于采用上述的数控锁,只有通过数码输入器输入正确的密码指令给数码识别器,数码识别器才会输出指令(电源)给智能锁,以开启或锁合机电仪器外壳,增强了机电仪器内部技术的保密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控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所示数控锁主要包括智能锁1、数码识别器2和数码输入器11,其中数码识别器包括信号输出端3和信号输入端4,信号输出端3与智能锁1连接,信号输入端4外接一个可固定于机电仪器外壳10上的数码识别器接头5,数码识别器2包括识别电路和开关电路,数码识别器2的数码只能用专用工具(写码器)写入,数码识别器2不带电源,需配合数码输入器11使用,数码输入器11包括与数码识别器相对应的数码识别器插头6、电源和密码输入单元7,其中电源包括内置电源8和外接电源两部分,外接电源部分可连接一个电源插头9;数码输入器11与数码识别器2相互分开,两者通过数码识别器接头5和数码识别器插头6相互插拔;在机电仪器外壳10连接部分附近,安装智能锁1,智能锁1为常见结构,主要包括电磁铁锁定结构12和定位孔13,其中电磁铁锁定结构12包括电磁铁、锁芯和弹簧。
数码识别器2的主要作用是识别所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数码输入器11主要作用是输入正确密码到数码识别器2,但不能对数码识别器2进行写码和改码;智能锁1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机电仪器外壳的锁合或开启。其工作原理是:电源未接通时,由于电磁铁锁定结构中的弹簧的弹力作用,锁芯弹出并进入定位孔13,机电仪器外壳10处于锁合状态;当需要打开机电仪器外壳10时,将数码输入器11的数码识别器插头6与数码识别器接头5相连,数码输入器11输入密码和输送电源给数码识别器2,数码识别器2的识别电路确定输入密码正确后,通过开关电路输出指令(电源)给智能锁1,智能锁1接到数码识别器2的指令(电源)后,电磁铁锁定结构12中的电磁铁产生磁性,吸引锁芯从定位孔抽出,开启机电仪器外壳10;智能锁1至少为1个,优选多于4个。智能锁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是其他常见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坚伟,未经陆坚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1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器集控器控制面板的水池柜
- 下一篇:高效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