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工生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1413.8 | 申请日: | 200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24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彭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13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生产系统,尤指一种具有多条输送管道的化工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化工生产中,一般通过单条的供料输送管道将化学原料由原料储备釜输送至反应釜中进行合成反应。采用单条的供料输送管道,在更换反应物料时,往往需要清洗整条供料输送管道,费时费力,无法满足工业上连续生产的需要。并且,现有输送管道与反应釜大多通过由软管加快头组成的过渡输送管道相连接,采用软管加快头作为过渡输送管道时,在供料系统存在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往往对软管的要求特别高,采用一般软管,则受压能力有限,容易受压变形,从而影响物料的传输和管道间的密封性,甚至会出现软管爆裂的状况。而采用具有一定受压能力的软管,则价格相当昂贵,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软管毕竟相对较为柔韧,弹性较大,随着相连接的供应输送管道的管路口径的增加,软管的弯曲半径也相对增加,使其弯曲变形的反弹力也随之增大,影响连接操作和传输过程中的管道间的密闭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多条供料输送管道和改进的过渡输送管道的化工生产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条供料输送管道的化工生产系统,通过多条输送管道的交替供料可实现连续化地供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硬管作为转接管的化工生产系统,实现了供料输送管道和转接管的快速对接和切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工生产系统,其包括具有进料口的反应釜、若干条供料输送管道和转接管,所述反应釜和若干条供料输送管道通过转接管相连通,所述各条供料传输管道的端口与反应釜的进料口间的间距相等。
其中,所述转接管为L型空心硬质弯管。转接管通过圆螺纹组件活动地安装在反应釜和供料传输管道上。转接管的两端头分别开设有输入接口和目的接口,所述输入接口与反应釜的进料口相对接,所述目的接口与供料输送管道相对接。
所述圆螺纹组件由一对可相互螺合的固定空心螺杆和作转动旋合的转动螺母组成,其中固定空心螺杆的外螺纹与转动螺母的内螺纹相螺合,固定空心螺杆安装在进料口上,转动螺母安装在转接管上,旋松转动螺母,在外力作用下,转接管可绕固定空心螺杆轴心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多条供料输送管道和转接管共同组成多组可随机选择的供料系统,每条供料输送管道可分别用于输送一种原料,这样,每当更换反应原料时,不需要重复地清洗整条供料输送管道,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清洗管道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了一套化工生产系统多用的目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化工系统还采用了硬管替代了软管作为转接管,由于硬管耐压耐高温的特性,因此,在高压环境下,输送的效果比软管好;硬管与软管相比具有输送路径短、输送动能损耗少、成本相对较低等几方面优势;并且硬管刚性较强,自身重量较轻,不易变形,使其与供料输送管道间的对接操作更为容易,进而实现了供料输送管道和转接管的快速对接和切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化工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化工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化工生产系统可应用于各种化学品的制造,包括反应釜10、若干条供料输送管道11和转接管12。所述反应釜10用于容置反应原料,所述各条供料传输管道11的端口与反应釜的进料口101间的间距相等,即供料传输管道11分布在以进料口101为中心,转接管12为半径的圆周上。所述转接管12一端通过进料口101伸入反应釜10中,另一端与供料传输管道1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接管12为L型空心弯管,其两端头分别开设有输入接口120和目的接口122。所述输入接口120通过圆螺纹组件13活动地安装在反应釜10上,并通过进料口伸入反应釜10中,所述目的接口122亦通过圆螺纹组件13与任一供料输送管道11相对接,使得转接管12的目的接口122一端能够以其输入接口120一端为中心作360°圆周转动,旋转半径相当于输入接口120至目的接口122的距离,各供料输送管道11可设计在以转接管12输入接口120为中心而转动的圆周上。这样,即可根据生产的需要,随机地选择所要对接的供料输送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14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流磨的分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器防盗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