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式散热风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1279.1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8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禧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禧 |
主分类号: | F04D29/30 | 分类号: | F04D29/3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28414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散热装置,属于“用于通风的泵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向式散热风叶。
背景技术
由于通风散热的要求,在目前的电动机、排气扇、抽风机等高速旋转的设备中都会安装冷却散热装置。该冷却散热装置一般为确定转向的电机和具有一定扭角的风叶组成,特别是运用单相永磁同步电机的风叶。但是,该类装置首先得解决启动问题,即单向旋转启动,而单向启动机构复杂,制造要求高,增加了整个设备的成本和零附件。
在一些设备中虽然考虑了电机的正反旋转启动问题,但为了保证同等的散热条件,风叶一般都采用垂直的平面叶片,依靠离心力使空气产生运动,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风阻大、风能小、耗能高,因此未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现有技术缺点与不足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风力大、耗能小,能适应正反旋转的双向式散热风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向式散热风叶,包括轴接部和叶片,叶片放射状分布于轴接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尾端设有分叉。
上述叶片尾端的分叉为对称且方向相反的弧面;因为每一叶片的分叉都有对称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弧面,所以不管正转还是反转,每一叶片都有一弧面是对着气流方向的,不仅解决了电机正反转的启动问题,而且风能大,风阻小。
上述轴接部由轴套和转盘组成,轴套固设于转盘中部。
上述轴套与叶片的连接处设有凹口;该凹口在风叶高速旋转过程中会形成离心涡流,把周围的空气吸附过来,达到吸风效果。
上述转盘底部设有凸环;该凸环对准轴套,可穿过转轴,与转轴上的挡板相接触,达到固定风叶的目的。
上述轴接部和叶片为一体成型,或通过固定件拼接组装;当该风叶运用于小型电机等场合时,轴接部和叶片可由非金属材料一次注塑成型,而当运用于大型抽风设备等场合时,轴接部和叶片可由多块金属件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等方式拼接组装。
本实用新型可正反转双向抽风,解决了电机不定向启动问题,风阻小、风能大,同时制造、安装都比较简单,维修也方便,可在冷却散热领域和抽风排气设备中推广使用。
为了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叶片的放大视图。
图4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轴接部和叶片3,轴接部由轴套1和转盘2组成,轴套1固设于转盘2中部,8个叶片3放射状均布于转盘2上并与轴套1连接。每一叶片3的尾端设有分叉,该分叉为对称且方向相反的弧面,当电机启动时,不管正转还是反转,每一叶片3都有一弧面是对着气流方向的,从而解决了电机启动的不定向问题,由此降低了成本和零附件。在轴套1与每一叶片3的连接处设有凹口5,该凹口5在风叶高速旋转过程中会形成离心涡流,可以把周围的空气吸附过来,达到吸风冷却散热的效果。在转盘2底部对准轴套1的位置设有凸环4,该凸环4同样可穿过转轴,并与转轴上的挡板相接触,达到固定风叶的目的。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小型电机中,所以轴接部和叶片3由塑料一次注塑成型,使用时只需将轴接部套入转轴,再用挡板卡住凸环4固定即可,制造和装卸都非常方便快捷。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炼钢厂、仓库、酒店厨房等场合的抽风排湿领域,所以轴接部和叶片3在体积和承受力上需达到一定要求,因此该风叶的轴接部和叶片3分别由金属制成,再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等方式把各部分器件拼接组装起来,而其它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对风叶的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禧,未经陈伟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12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