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散热系统的浴缸水泵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0456.4 | 申请日: | 200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9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应成;范永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H02K11/00;H02K5/2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古冠开 |
地址: | 5284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系统 浴缸 水泵 电机 | ||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散热系统的浴缸水泵电机。
2、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浴缸水泵电机没有散热系统,即使有散热系统都安装在电机外面,散热效果不佳,电机经常发热严重导致烧毁,大大影响了电机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并且整个电机和散热系统分离式设计占据比较大的空间,结构不紧凑,安装麻烦;另一方面:目前出口美国的浴缸水泵电机,因要适应美国的115V额定电压,导致产品工作电流比国内大一倍,因此线圈绕组发热更加严重,经常出现故障,电机安全性能较低;第三方面,当电机出现漏电情况下,不能及时将电引向地面,安全性不够;第四方面,采用的电源开关是普通近距离接触式开关,由于浴缸水泵电机的工作环境是在水附近,电源开关接触水后其绝缘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导致使用安全性进一步降低;第五方面,浴缸水泵电机与控制盒的设计采用分离式,结构不紧凑,占用体积,整体性不美观。
1、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带散热系统的浴缸水泵电机,它将散热系统置于电机里面,散热效果好,体积少,结构紧凑,大大改善电机的工作环境,延长电机工作寿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散热系统的浴缸水泵电机,包括壳体、定子、转子、安装在定子上的绕组和安装在转子上的转轴,定子、转子安装在壳体里面,它还设置有散热系统,该散热系统至少包括第一散热风扇,第一散热风扇安装在转轴上第一散热风扇位于壳体内并处于转子与轴伸端的前端盖之间,壳体上开有前散热孔,前散热孔的位置与第一散热风扇对应,在后端盖上开设有进气孔。电机工作时,第一散热风扇与转轴一起转动,气流从后端盖上进气孔进入沿轴向经过定子、转子到达前散热孔出去,将工作中定子、转子、绕组的热量带出去,使其始终工作在一个低温的环境下,保持正常工作,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延长电机工作寿命,并且结构紧凑,散热系统占用空间小,散热效果非常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该散热系统还包括第二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位于壳体内并处于转子与后端盖之间,第二散热风扇安装在转轴上,壳体上开有后散热孔,后散热孔的位置与第二散热风扇对应,由于第一散热风扇与后端盖上进气孔距离较长,影响气流的速度和流量,所以增加第二散热风扇增加气流的速度和流量,尽快使定子、转子、绕组工作产生的热量带出去,使散热效果更加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延长电机工作寿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该散热系统还包括转子风叶,转子风叶设置在转子上,设置转子风叶的目的使一部分气流向绕组流去,由于绕组是电机中发热最严重的部件,因此,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快绕组散热,使其工作在一个低温的环境下,更有效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述转子风叶位于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之间,并从靠近第二散热风扇一侧的转子端面伸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壳体里面,绕组里面安插有电流温度控制器,电流温度控制器与绕组串联在一起,当绕组工作温度高于设定的最高工作温度时,电流温度控制器动作,切断电源,使电机停止工作,有效保护电机,以免因发热严重而烧毁;当绕组的工作电流高于设定的最高工作电流时,电流温度控制器动作,切断电源,使电机停止工作,有效保护电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壳体上安装有接地座,将电机壳体上的电引向地面,增加使用安全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壳体顶部或者在后端盖上安装控制盒。可以使电机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整体性美观。在后端盖上安装控制盒的形状是圆柱体。在壳体顶部安装控制盒是长方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控制盒安装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电机电源的气动开关,使用者可以在远离电机和电源的情况下控制电机,提高使用安全性。
4、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结构图;
图5是图4局部剖开控制盒后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案的结构图。
5、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0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