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系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0444.1 | 申请日: | 200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4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闻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闻彬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放电 管理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的系统装置,尤其涉及两电池组共用充电装置自动分别充电,放电时各自完全独立给不同的负载供电。
【背景技术】
通过将多组电池组装入该充放电管理装置的电池装载部分,多电池组充放电管理装置分别给所述多个电池组充电,多个电池组均为密封在壳体内的锂离子蓄电池。通常,多电池组充放电管理装置包括由壳体封闭的直流供电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或控制电路,而且还包括在电池装载部分中用于连接到电池组充电端子的充电端子单元,和用于与电池组交换信息的通讯端子。
传统的电池组充放电装置具有的缺点是:
1、多个电池组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充电时同时进行,由于电池组的内阻存在差异,容易造成其中一组或几组电池的损坏或容量快速衰减。
2、由于是并联连接,放电时,多组电池同时放电,在给一个以上负载供电时,各个负载会同时失去电力供给。不能满足特殊行业的安全性能要求。
而现有技术如果要克服上述两个缺点,必须将多个电池组分离,各自与相关的负载及充放电线路组成多个独立的系统,各自独立使用充电设备。这样对于一些需要同时使用和充电的简单设备的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比如说,采矿工人,每天需要佩戴矿灯和身份识别装置,下班需要分别充电,增加了管理环节,为安全带来了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管理系统装置,可供多电池组共用,而放电时各自完全独立给不同的负载供电,避免因某个负载过多的能量消耗影响其他负载的能量供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多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系统装置包括控制电路、至少两电池组、至少两个负载,各电池组及负载均对应一个开关。其特征在于:各电池组通过各电池组开关后相互并联连接到充电电路中,第一负载通过负载第一开关和充电电路与第一电池组连接,其他负载通过各自的负载开关和独立的供电线路分别与其他电池组连接;各电池组开关受控制电路控制,控制电路通过信号线路分别与各电池组连接,控制电路由任一电池组提供能量。
其工作原理为:当第一电池组开关闭合时,其他电池组开关断开,对第一电池组进行充电;当控制电路通过监测电路监测到充电电压达到电池满容量电压,表明第一电池组已经充满,此时断开第一电池组开关,而闭合第二电池组开关,对第二电池组充电;依次进行,将所有电池充满电(或者当控制电路监测到充电电压出现负增长,表明充电设备停止充电);此时,闭合第一电池组开关,同时断开所有其他电池组开关。放电状态,分别独立对相应负载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本实用新型多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系统装置通过一个充电设备,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分别独立地对二个或多个电池组充电,实现了节约充电设备,减少人工多个充电动作,简化管理,保证安全。
2.当以上电池组充电完成后,每个电池组,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电池组和电池组之间完全隔离,互不干扰,独立地对自己的负载即放电装置提供供电。本实用新型尤其在特殊行业,如矿灯的电池组,只能用于矿灯光源照明使用,不能用于其它用途显得尤其必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系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系统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本实用新型多电池组充放电管理系统装置包括控制电路11、第一电池组12、第二电池组13、第一电池组开关14、第二电池组开关15、第一负载16、第二负载17以及一充电设备18;
其中,充电设备18依次和第一负载16、第一电池组12电连接,其中,第一负载16和第一电池组12之间的正极线121电连接第一电池组开关14,第二电池组开关15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负载16和第一电池组12之间的正极线121电连接,第二电池组开关15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池组13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13和第二负载17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13和控制电路11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11和所述第一电池组开关14、第一电池12的正极线121,第二电池组开关15、第二电池13的正极线131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闻彬,未经闻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04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