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绳固定夹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8159.6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5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科 |
主分类号: | G09F3/08 | 分类号: | G09F3/0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新南方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 |
地址: | 523580广东省东莞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绳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常用的夹扣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证件、吊牌等产品上的吊绳固定夹。
背景技术:
通常所用的证件吊绳,证件吊扣挂于吊绳后,需设法将吊绳两端接合,以便使用者挂带。而要使吊绳两端接合,无非是采用打结或缝合甚至熔合的方式,如此一来势必造成接合处难看,影响吊绳整体观赏效果。又若无定位措施,证件吊扣会在吊绳上任意改变位置,移动过程中极易对吊绳表面及边缘产生磨损,使吊绳变得粗糙不堪,既影响外观又使挂带者感觉不舒服,而且影响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定位装置使证件吊扣限制在一定或很小的范围内滑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方法是在靠近证件吊扣的部位处用铁片夹夹住,这种方式虽可以限制证件吊扣的滑动,但外观效果差,而且安装也不方便,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将铁片压紧固定。另外,铁质夹片也很容易锈蚀,影响产品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方法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吊绳固定夹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规定夹由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组合形成,所述第一、第二夹持片至少成型有一组互相吻合的插接结构,两夹持片配合形成有吊绳通道,第一、第二夹持片上下夹持将由通道穿过的吊绳夹持固定。
具体而言,为了保持吊绳的稳固,于所述的吊绳通道中设有夹持吊绳的定位齿。
于第一夹持片四角处成型插接端子,于第二夹持片设置两平行的侧壁,侧壁上成型有与第一夹持片上插接端子对应的插孔,该两侧壁、第二夹持片内底面与第一夹持片形成吊绳通道;于第一夹持片及第二夹持片上相向成型有相互错位的定位齿。
更进一步来说,于所述吊绳通道内还设有一组插接结构,即于第一夹持片中部设置端子,于第二夹持片中部对应该端子成型一插座,对应于吊绳上开设有供所述插座穿过之通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固定夹的安装很方便,并且固定夹可将吊绳端部的接合处包于其内隐藏,使整体外观效果好,同时,还可以在固定夹的表面印制公司标记、Logo之类的图案,更具有代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合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夹包括第一夹持片1和第二夹持片2,两夹持片均呈方形,大小相当。其中于第一夹持片1的下表面四角处成型插接端子11,同时在第一夹持片1下表面中部还成型另一端子12。另外,在此下表面一组相对的边缘分别朝下成型定位齿13。对应地,于第二夹持片2设置两平行的侧壁20,于两平行侧壁20上开设与第一夹持片1上插接端子11对应的插孔201,如此一来,该两侧壁20、第二夹持片2底面21与第一夹持片1形成吊绳通道3。吊绳通道3的宽度,即两侧壁20之间的距离与吊绳4的宽度相当,可容吊绳4穿过。在第二夹持片2的底面21的边缘处成型与第一夹持片1的定位齿13形成错位的定位齿23,当第一夹持片1、第二夹持片2相互扣合后,定位齿12、23相互咬合将吊绳4夹紧。在第二夹持片2底面21的中部,成型与第一夹持片1中部的端子12相吻合的插座22。
由于吊绳4在使用时需将两端接合,接合处如直接暴露容易影响外观效果,因此,可将接合处利用本固定夹包住。故在吊绳4的接合处开设通孔40,该通孔40可供第二夹持片2中部的插座22穿过。所以在安装时,先将吊绳4放入吊绳通道3并使第二夹持片2的插座22穿过上述的通孔40,然后将第一夹持片1的各插接端子与第二夹持片2的各承接部对位,压紧即可,此时各相互错位的上、下定位齿13、23也均压入吊绳4,将整个固定夹稳固固定在吊绳4的接合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固定夹的安装很方便,并且固定夹可将吊绳端部的接合处包于其内隐藏,使整体外观效果好,同时,还可以在固定夹的表面印制公司标记、Logo之类的图案,更具有代表性。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固定夹可设计成多种不同外形等,凡依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方式等作等效变化的,均应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科,未经张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81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包装盒的缓冲结构
- 下一篇:咖啡发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