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覆有不易变形材料的鞋垫及其成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7981.0 | 申请日: | 2007-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79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美 |
主分类号: | A43B17/14 | 分类号: | A43B17/14;B29C43/36;B29C43/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850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覆有 不易 变形 材料 鞋垫 及其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及其成型模具,特别是指一种包覆有不易变形材料的鞋垫及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日常生活用品质量要求为了提高鞋体穿着的舒适性,通常是对鞋体或鞋垫的材质加以改进。一般活动鞋垫大多选用热塑性材料加工而成,例如EVA、PVC、PE棉等;但是,由于上述热塑性材料的物理特性所致,往往因硬度不足而造成高变型率,即过硬就穿著不适,稍软则易变形;若是采用不易变形材料当垂直受力面而应用,热塑性材料当成不受力的边墙来卡位于鞋内,则此结合虽可以又经济又实用,可是因为两种材质物性不同导致难以一次成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习用技术所存之缺失,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有不易变形材料的鞋垫,其不易变形,有效地延长鞋垫使用寿命,又兼具较佳的柔软性,穿着十分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垫成型模具,其具有较佳的卡位机构,可快速、便捷地一次成型包覆有不易变形材料的鞋垫。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覆有不易变形材料的鞋垫,包括一底层及一面料层,所述底层与面料层之间包覆有一不易变形材料的夹层。
所述底层为鞋垫脚踩面或鞋垫底面。
一种用于成型包覆有不易变形材料的鞋垫的模具,包括一上模和一与上模配合的下模,该上模与下模均包括一模具本体,所述上模包括上主模,该上主模设置有同鞋垫形状的凹位;所述下模包括下主模,该下主模周缘设有侧模,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合时上主模与下主模间留有夹层的容纳空间,该上主模的凹位与下主模的侧模配合压制鞋垫的易变形材料。
所述侧模向上延伸凸设有用于快速将鞋垫定位的线框,该线框与上模设置的凹位相配合。
所述上主模、下主模设置于模具本体上方。
本实用新型与习用技术相比,其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之鞋垫藉由不易变形材料的夹层设计,可使鞋垫不易产生变形,有效地延长鞋垫使用寿命。且又兼具较佳的柔软性,穿着十分舒适。
2、本实用新型之成型模具是通过上模设置的凹位与下模设置的侧模配合进而形成卡位机构,进一步由下模的线框卡住鞋垫夹层材料,再经上模压制鞋垫成形,从而藉由该上、下模之配合可有效地在压制前达到卡位之功效,因此能快速、便捷地一次成型上述包覆有不易变形材料的鞋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鞋垫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之分解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底层 20、面料层 30、夹层
40、上模 41、模具本体 42、上主模 43、凹位
50、下模 51、模具本体 52、下主模 53、侧模 54、线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包覆有不易变形材料的鞋垫,包括一底层10及一面料层20,所述底层10与面料层20之间包覆有一不易变形材料的夹层30,该不易变形的材料可选用加热后模塑难以成型的乳胶海绵、橡胶海绵或聚氨酯(PU)海绵。所述底层为易变形材料的EVA材质,其可以为鞋垫脚踩面或鞋垫底面。
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用于成型包覆有不易变形材料的鞋垫的模具,包括一上模40和一下模50,其中:
该上模40设置有一模具本体41,该模具本体41由一上主模42构成,该上主模41设置有与鞋垫形状的凹位43。
该下模50亦设置有一模具本体51,该模具本体51由一下主模52构成,该下主模52周缘设有侧模53,该侧模53向上延伸凸设有用于快速将鞋垫定位的线框54。
上述下主模52的线框54与上主模42的凹位43相配合,其中留有可容纳不易变形材料的鞋垫夹层之容纳空间,该下模的侧模53与上模的凹位43周缘为挤压易变形材料的主要部位,其中该下模的线框54主要用于快速定位鞋垫中夹层材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成型模具所制得鞋垫的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美,未经黄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7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静脉采血针
- 下一篇:一种骨折病人用心电图肢体导联装置